水浒传中晁盖和宋江的权力之争,导致晁盖最终身死,其实就是二人的理念和野心不可调和之下的必然产物,晁盖若不死,宋江就无法上位实现他的理想。如果晁盖不死,梁山的命运可能完全是另一个版本。
第一种可能:晁盖若不死,梁山的分裂是必然的结果,然后重复走上老路
晁盖和宋江的人生轨迹、理想和信念截然不同,虽然也曾倾心相交,但一旦理念不可调和时,情义就会被宋江这种利益至上的人毫不犹豫地抛到一边。
晁盖原本只是一名保正,只是心中有一股豪侠之气,为人仗义,也不甘心过平凡的人生。所以他也和柴进、宋江一样喜欢结交英雄好汉,渴望做出一番大事业来。只是晁盖的格局毕竟比不上宋江,他所谓的大事业,应该就是过上江湖豪侠那种生活,有一帮可以互相托付生死的兄弟,可以和这些志趣相投的兄弟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逍遥自在,不受管束。
宋江则相反,虽然只是一个不入流的普通押司,但宋江却野心勃勃,渴望能封妻萌子,从吏到官,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不惜钱财也要打造一个慷慨豪爽、急公好义的形象,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名望,为以后的图谋打造基础。
宋江最终经历一番波折被逼上了梁山后,他没有就此沉沦,而是转身就考虑实现自己理想的另一条途径,那就是将梁山名声打出来,只有梁山实力强到了让朝廷也有所忌惮的程度,才可以实现进入官场的另一条捷径——招安。
而要实现他的理想,就必须在梁山有最高的话语权,有自己忠实的拥趸。他拒绝了晁盖后面给所有兄弟排名的提议,后面积极下山招揽兄弟,就是为了扩充自己一系的实力。他亲自下山招来的好汉,自然会以为马首是瞻,他多次代表梁山下山办大事,自然会大大提高自己的名声,到了后来,江湖好汉甚至认为梁山首领就是宋江。
然而梁山的名义首领始终还是晁盖,晁盖的抱负却与宋江有着本质的区别。他是小富即安型,只想过着目前这种生活就挺好。宋江却有着更大的理想。二人到了最后必然得有一方妥协,否则要么不死不休,双方只有一个可以活着;要么就是走向分裂,各自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既然晁盖不能死,那么梁山分裂就是必然的结局。晁盖一系就只有七星聚义的八个人,再加上原本王伦一系的几个人。如果宋江下定决心要自己干,晁盖势单力孤,恐怕唯一的结果就是他出走梁山,跟随晁盖走的恐怕只有刘唐、三阮兄弟等少数几人,起码吴用不是会跟随他的。
晁盖一系走后,宋江必会想方设法再补上几人凑齐一百零八之数,然后重复走上之前的招安老路。
第二种可能:宋江被兄弟义气束缚,不敢分裂,梁山的命运只可能是被剿灭
在晁盖带兵前去攻打曾头市时,梁山已经兵强马壮。一百零八位好汉已经到位了一大半,兵马也有好几万。
如果宋江被兄弟义气束缚,不敢带领自己一系的势力逼晁盖一系离开,或者自己另立山头,那么梁山就无法被招安,只有继续按原定的老路走下去,成为一股实力强大的强盗。
为维持梁山的生存,单纯八百里梁山水泊的水产或者自种自用压根不可能供应得了这么多人的吃喝。以梁山一帮草寇的思维,他们也想不出别的办法来供养自己,只能攻打周边州府,掠夺朝廷的财富来维持生存。
但偶尔几次可以,长期下去必然会让朝廷震怒。但疥癣之疾发展成心腹之患时,朝廷必然会提高警惕,集中力量来攻打梁山。别看朝廷前面派了几拨人都被梁山打败,带兵的关胜、呼延灼等人还战败投降入了梁山,甚至后来太尉高俅都被梁山俘虏。但那只是朝廷没有真正重视梁山,而一旦真正下定决心,以梁山的实力压根不可能和一国相抗衡。
反观历史上的纯粹的农民起义,真正成功的有多少?少数成功的几次,莫不是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有大批有才华的文人相助,甚至得到民心,有大批的底层农民响应支持。而梁山呢,真正的智囊只有吴用这个不入流的文人,以及计谋也一般的神机军师朱武。他们替天行道的名号也只是一句空谈,烧杀抢掳的贼寇本性也注定得不到大批人的支持。
他们不事生产,只有八百里梁山泊这一处天险守护,天然就处于不利的局面。当时的朝廷纵然再黑暗再懦弱,实力上与梁山泊相比也是要强得多,能够调动的资源压根不是他们能相比的。何况此时朝廷最为精锐的西军尚未动用,朝廷也压根没有把他们当成心腹之患,自然可以苟且生存。
而一旦他们的存在真正影响了朝廷的统治,朝廷动用一切资源来对付梁山的时候,梁山的灭亡就成了必然。对应的例子就是历史上的方腊起义,当时的声势可是比梁山要大得多,几乎攻占下江南半壁江山。但朝廷征召西军南下,很快就平定了方腊之乱。
所以说晁盖的身死就是一种必然,他死了后宋江上位,最后梁山好汉好歹还有30多人活了下来。如果他不死,梁山好汉很有可能就是全员身死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