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水浒施耐庵设置的魔幻开头,是英雄们随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我相信,对于水浒传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李雪健版的水浒传了解的,或者是从课本中的节选段落了解的。如果没有读过原著,很可能会丧失很多乐趣。从今天开始我就跟大家一起细读水浒传。从第一章直到第一百二十章,让不想亲自去读的朋友了解真实的原著。

水浒传其实是一部低魔小说,里面充满了很多魔幻的东西,像什么天师、符咒、金甲神人等等,跟《权力的游戏》和《魔戒》一样,虽然都有魔法或者法术,但是对现实世界影响有限,最根本的角色还是那些没有魔法的人类。

《水浒传》第一章是“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京城发生了瘟疫,洪太尉受皇命去龙虎山请张天师祈禳,在龙虎山上,洪太尉放走了一百零八个魔君,这些魔君从唐朝起就被封印在此。洪太尉因为好奇心重,强行开启了封印结果走脱了魔君,他因为害怕并没有对外声张,放走诸魔的时候也非常的魔幻,原文中说:

太尉那里肯听,众人只得把石板一齐扛起,看时,石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穴。只见穴内刮喇喇一声响亮。

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到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众人吃了一惊,发声喊,都走了,撇下锄头铁锹,尽从殿内奔将出来。

真人对洪太尉说道:“太尉不知,此殿中当初是祖老天师洞玄真人传下法符,嘱付道:‘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

洪太尉听罢,浑身冷汗,捉颤不住。急急收拾行李,引了从人,下山回京。洪太尉在途中分付从人,教把走妖魔一节,休说与外人知道,恐天子知而见责。

洪太尉就成了水泊梁山聚义的始作俑者,还把这件事隐瞒了起来。水浒传发生的年代是宋徽宗时代,北宋末年,为什么施耐庵要把这么魔幻的一章作为开头呢?

我想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古人的宿命论

古人,就算是现代人也非常相信宿命的存在,就是你现在的所在所谓,早在之前已经注定了的。不管你怎么改,你的命是改不了的。在这一章,洪太尉强行打开封印,一部分原因是他看到了石碑上的谶语--遇洪而开。原文是这样说的: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籙,人皆不识。照那碑后时,却有四个真字大书,凿着“遇洪而开”。却不是一来天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忠良,三来凑巧遇着洪信,岂不是天数?

在宋江打方腊之前,鲁智深的师父送给他几句偈语: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后来果然一一应验。

作者用宿命论,来强化水浒英雄们的悲剧色彩。如果没有这层宿命的加持,水浒英雄们很容易就变成了自作孽不可活。

二、用来做“巧合”

这里说的巧合,其实是和宿命论相承接的。我们有一句俗语,叫做“无巧不成书”,这句来形容水浒传非常恰当,因为整部水浒传都依赖于巧合的诞生。书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也是天罡星合当聚会,自然生出机会来”。这种巧合和宿命论简直是相辅相成,相互印证的。一旦碰到不能解释的事情,就可用巧合或者是“合该聚会”这样的词语一语带过。

所以,第一章的魔幻和宿命之处,是整部水浒传发展的基石,第一章是不能被丢掉的。在这里插句题外话,虽然西游记是魔幻小说,但是它里面的巧合非常少,基本上都是经过作者精心安排的,西游记读一遍很容易就会觉得写得一般般,愧对四大名著之名,可是如果你多读几遍,就会渐渐发现作者埋伏笔的功力之深。西游记绝对是被低估的那个。

三、杀人的正当性

一百单八将,说的好听点叫英雄,说的难听点就是一群草寇。这群人是没有什么法律意识的,大部分都是一言不合就开干、不死不休的主。尤其是李逵,杀红了眼不管男女老少都不放过。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欠下了很多的无辜人的血债。

但是,作者第一章就给读者打下了预防针,这群人本身就是魔君,“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恼了就开杀。

从杀人这方面来讲,水浒传应该是最真实的,因为水浒传是低魔世界,而且大部分时间,法术也是被淡化的。书中很多事件人物都在影射现实,大家很容易就会把自己代入进去。

西游记里也杀人,而且杀的人比水浒传多得多,在狮驼国,大鹏把整个狮驼国的人都吃了。但是那种吃和水浒传里的杀不一样,西游记里的吃人本质上是妖怪让人害怕,而水浒传里的杀人是真实的让人害怕。

还有一个很重要地方大家可能会忽视,唐僧取经是为了度鬼超生,本身是导人向善的好事;而水浒传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为杀而杀的基调。

西游记的故事本身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但是水浒传没有,作者必须为水浒英雄们找一个合理的杀人理由。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水浒传这么魔幻的第一章不能去掉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