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特别是近些年被不断翻拍成影视作品后,其名字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记得小时候和玩伴戏耍,自称用的最多的一个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一个就是“梁山好汉及时雨宋江”!
宋江影响力最大的两个版本的艺术形象,一个是年央视版《水浒传》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宋江,这也是我儿时常看的电视剧,有很多的情怀记忆;另一个是年新版,张涵予饰演的宋江,也是多次重温。两个版本各有各的风格特点,李雪健和张涵予也都是我们熟知的实力派演员,都有很形象生动的人物演绎。究竟哪个版本的“宋江”最“宋江”,也是“百家争鸣”、“公婆皆有理”!
对于《水浒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情节,就是宋江“自报家门”的时候。无论是在顺风安全的情况下,自称“呼保义宋江”,那必是一片称赞,对饮三大碗;亦或者在逆风危境的地步下,一报“及时雨宋江”,定能转危为安,一片跪拜请罪!
像在清风山被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所擒,在揭阳岭被催命判官李立用蒙汗药迷倒,就要被结果遇害的档口,宋江自称宋江,立马从“阶下之囚”转被奉为“座上贵宾”,捡下一条性命、混上一顿吃喝,还收了一群铁杆小弟!那么宋江的名声,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作用,甚至比皇帝的名头更有影响力?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当时的社会环境。
北宋自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建立大宋王朝后,为了巩固地位和统治,重文臣、轻武将,导致以后的几代君王重文轻武的传统风气。习武之人在仕途上大多不得志,即使少数得志之人也得不到重用,官阶不高。再少数有些高级待遇的,往往也都是个副职,正职都是被文官把控。所以即使是走上仕途的混的不错的习武之人,要么依附文人官员党派,要么处处遭受排挤,也是比较郁闷的。
那没能混上一官半职的习武之人,大多从事农活和车船店脚牙的苦力行当。在《水浒传》故事所处的北宋末年,吏治黑暗、经济萧条,普通民众不仅难以吃饱穿暖,还要遭受剥削压迫,日子过得困苦!这就给宋江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宋江本人的人格魅力和权谋手段。
宋江本人,在武,会些拳脚棍棒,但都不十分高明;在文,熟通文墨典籍,但也没有卓著大才!所以仅在郓城县做一“押司”县吏,算不上是正统官职,不是公务员,属于事业编制!
在官场上,宋江没有依靠文化有大的发展,在上流士大夫中无甚名望;所以就靠自己的工作之便,积累财富,扶危济困,慷慨解囊,依靠自己的武德在社会普通和下游阶层树立一个高大人设和良好口碑!让当时穷苦的民众,形成一个“有困难找宋江“的这么一种思维习惯。就像一提”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大家心里立马都会有一致的答案一样。普通民众都会有灾难困苦,所以都崇拜宋江努力打造出来的”救世主“光环,想着自己以后有难也会有人帮扶,”信江哥,得周全“!
三、对宋江仰慕的人群固定。
久慕宋江大名,却无缘一见的,大多都是普通群众和一些江湖人士!自古”文人相轻、武人相重“,这些人大多都是些爽直汉子,直肠子一根筋,没有文人的那些花心思和弯弯绕,所以都单纯的崇拜宋江高义!喜欢他的人给他了”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的美誉,不喜欢他的直接”黑宋江“称呼!
再者,文人重才,武人重义,宋江以”仁义“标榜自己,对于那些”义大于天“的江湖汉子,宋江的大名,自然高过自称天子的皇帝!对于这些重情重义的好汉,宋江的”仁义“美名,也是”蛇打三寸“,攻其要害,你崇拜我那么你就是重情重义,你杀害我就是不讲义气,要受到武林同道的唾骂!
由于以上原因,成就了宋江的美名和大业,让他在英雄辈出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备受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