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水浒传中最聪明的人大事不好,能跑就

傻子才勇往直前,

聪明人早就跑了。

作者:大圣

来源:大圣的小宇宙(ID:SJSHPL)

宋江的加盟,让梁山高层的局势变得微妙起来。那天,晁盖出于礼貌,请刚上山的宋江坐头把交椅,宋江当然要推辞,两人互相谦让了一番。当时,宋江说了这样一句话:“仁兄,轮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你岁数比我大,还是你来当寨主吧。这叫什么话?我晁盖能做梁山之主,难道不是因为江湖威望更高,群众基础更好,工作能力更强吗?什么时候开始论起年龄来了?最后,晁盖坐了第一位,宋江坐了第二位,吴用坐了第三位,公孙胜坐了第四位。按老规矩,接下来该轮到林冲了。但这时,宋江却突然提出:“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的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左边是晁盖一方:林冲、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朱贵、白胜,一共9个人。右边都是宋江带上来的:花荣、秦明、黄信、戴宗、李逵、李俊、穆弘、张横、张顺、燕顺、吕方、郭盛、萧让、王英、薛永、金大坚、穆春、李立、欧鹏、蒋敬、童威、童猛、马麟、石勇、侯健、郑天寿、陶宗旺,一共27个人。聚义厅内,主弱客强,泾渭分明。坐在上首的公孙胜和吴用互相看了一眼,谁都没说话。事关梁山干部位置安排的大事,人家晁天王还没发表意见,什么时候轮到你宋江说话了?你反客为主,擅做主张,把梁山分成新旧两派,事先征求过领导意见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可以说,从那时起,公孙胜就已萌生了退意。

1

书中描写,公孙胜自幼好习枪棒,拜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为师,道号一清先生,学得一身道术,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人称入云龙。公孙胜是当年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的成员之一,属于晁盖的嫡系,在梁山担任副军师,稳坐第三把交椅。宋江到来,公孙胜排位退后一名,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公孙胜也并没有把这个放在心上,真正让他感到不安的,是宋江咄咄逼人的气势。当初,晁盖冒着生命危险,带弟兄们把宋江从法场上救下来,宋江提出要报仇雪恨。晁盖面有难色:

“我们众人偷营劫寨,只可使一遍,如何再行得?

似此奸贼已有提备,不若且回山寨去,

聚起大队人马,一发和学究、公孙二先生,并林冲、秦明,都来报仇,也未为晚。”

宋江坚持己见:

“若是回山去了,再不能够得来。

一者山遥路远,二乃江州必然申开明文,各处谨守。

不要痴想,只是趁这个机会,便好下手,不要等他做了准备。”

报仇是一定的,但在什么时候行动的问题上,两个人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当然应该以领导意见为准,下属应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坚决维护晁天王的统一领导和绝对权威,对不对?但宋江根本不听,固执己见,他手下的兄弟花荣、薛永等也积极响应。宋江自和众头领在穆弘庄上商议要打无为军一事,整顿军器枪刀,安排弓弩箭矢,打点大小船只等项。我就问一句,你们眼里还有没有领导?宋江一上山,便反客为主,积极插手梁山各项事务,晁盖很快被架空。在一个单位里,如果一二把手不能摆正各自的位置,争权夺势,勾心斗角,那对公孙胜和吴用这样的管理层下属来说,就面临一个站队的问题。不怕做错事,就怕站错队。保持中立,左右逢源,两边儿谁也不得罪,这是不可能的我跟你讲,晁盖或者宋江,你必须选一个。军师吴用号称智多星,是个聪明人,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之后,义无反顾转身投向宋江一方,并很快得到了重用。事情明摆着,不论个人能力,还是江湖声望,宋江都远胜晁盖,且胸怀大志,早晚必取而代之。认清形势,及早投靠,才是明智之举。但以公孙胜的个性,实在不愿意做这种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事情。更何况,宋江的政治主张与公孙胜的个人理想完全背道而驰。宋江上梁山是被逼无奈,做梦都盼着朝廷招安,改邪归正,重回体制,得个一官半职,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公孙胜上梁山,与晁盖的想法基本一致,想的是占山为王,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论称分金银,潇潇洒洒过一生。道不同,不相为谋,公孙胜不认同宋江的政治主张,更不愿意目睹有朝一日宋江与晁盖火并。所以,早就想辞职了,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直到宋江下山接家眷,闹出神话般的九天玄女授天书事件,公孙胜才下了最后的决心。

2

当时,宋江不听晁盖劝告,坚持独自回乡接父亲和兄弟上山,果然遭遇官兵追杀,幸亏晁盖带人下山解救,才脱离了危险。这原本是梁山发展史上一段无关紧要的小插曲。但是,在被官兵追杀过程中,宋江却意外遇到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在生死关头,九天玄女显灵,不但救了宋江,还授予他三卷天书,并指示:“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你可以先当替天行道的梁山之主,然后再做忠义报国的朝廷大臣,上可辅佐国家,下可安抚百姓,改邪归正,才是光明大道。有娘娘法旨,有天书为证,不但在法理上确立了宋江对水泊梁山的绝对领导地位,而且为今后梁山各项行动提供了必胜的操作指南。更重要的是,天书和法旨的及时出现,为宋江推行招安政策找到了充足的理论依据。那么,所谓九天玄女和三卷天书真的存在吗?书里到底都写了点儿啥?这件事从头至尾,只有宋江一人在场,并无旁证,但既然宋头领说有,想必一定是有的。至于书中的内容,对不起,天机不可泄露,据宋江说,玄女娘娘特别交代:“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天机星是谁?军师吴用。天书只有宋江和吴用两个人能看,其他人,包括我们敬爱的晁天王也不能看。梁山众人由此对宋江更加拜服。只有公孙胜在听说这件事后,忍不住暗笑:呵呵,都是贫道当年玩儿剩下的东西。不管怎么说,这之后,宋头领便经常与吴军师聚在一起,秘密研读天书,并按照书中指示,为梁山发展制定大政方针和各项规章制度。公孙胜知道,是时候离开这是非之地了。不久,梁山为宋江父子团聚举行盛大的庆祝晚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公孙胜起身对众头领说道:“感蒙众位豪杰相带贫道许多时,恩同骨肉。只是小道自从跟着晁头领到山,逐日宴乐,一向不曾还乡看视老母。亦恐我真人本师悬望,欲待回乡省视一遭,暂别众头领三五个月,再回来相见,以满小道之愿,免致老母挂念悬望。”简单说就是,我想妈妈了,也想老师了,要请三五个月探亲假。晁盖对公孙胜请假隐约有些担忧,不想放他走,毕竟身边的心腹嫡系已经不多了。但是,有宋江下山接家眷在前,晁盖也没理由阻拦,只好为公孙胜饯行。分别之际,晁天王拉着公孙胜的手,再三叮嘱:

“一清先生,此去难留,却不可失信。本是不容先生去,只是老尊堂在上,不敢阻当。百日之外,专望鹤驾降临,切不可爽约。”

公孙胜庄严承诺:“重蒙列位头领看待许久,小道岂敢失信!回家参过本师真人,安顿了老母,便回山寨。”说罢,公孙胜面对晁盖和梁山众人打了个稽首,背起大宝剑,扬长而去。

3

晁盖的担忧没有落空,公孙胜果然一去不返。这期间,梁山也曾派戴宗等人去公孙胜家乡找过,但音讯皆无。直到后来,李逵打死殷天赐,柴进失陷高唐州,晁盖要带兄弟们过去搭救,宋江照例一把拦住:“哥哥是山寨之主,如何可便轻动?”晁盖负责看家,宋江带人攻打高唐州。没想到,知府高廉会法术,战场上祭起大宝剑,一时黑云蔽日,风雷大作,飞沙走石,神兵怪兽从天而降,把梁山兵马打得屁滚尿流。有人说:“没事儿没事儿,他有法术,咱有天书,公明哥哥,快看看天书上咋说的?”宋江当时脸一红:“咳咳,内什么,别着急,容我跟军师回帐中仔细看看。”俩人钻进大帐,屏退左右,大眼儿瞪小眼儿,咋办?吴用说:“要想破高廉的妖法,只有一个人可以,必须把此人请来,否则,柴大官人性命难保。”谁?当然是法力通天的入云龙公孙胜。宋江说:“害,早都派人找过了,找不到啊。”吴用微微一笑:“那是没用心找,真想找,没有找不到的。”神行太保戴宗带着李逵,奉命再次前往公孙胜的家乡蓟州。公孙胜为了不让梁山的人找到自己,也是煞费苦心,早早就把家搬到了四五十里外的二仙山上,连自己名字都改了,叫做清道人,跟师父罗真人一起,不问世事,专心修炼。戴宗和李逵好不容易打听到公孙胜的下落,公孙胜避而不见,李逵以其母亲的性命相威胁,公孙胜才不得已现身。戴宗苦苦相求,公孙胜仍不肯下山,说:“干碍老母无人养赡,本师罗真人如何肯放。其实去不得了。”戴宗说:“若是师父不肯去时,宋公明必被高廉捉了,山寨大义,从此休矣!”公孙胜被逼得实在没辙了,说咱们去问问我师父吧,他要让我去,我就去。罗真人当然也是不答应,说:“吾弟子既脱火坑,学炼长生,何得再慕此境?”你好不容易才跳出火坑,咋能回去呢?李逵生气了,半夜潜入紫虚观,一斧子把罗真人劈成了两半。没想到,罗真人法力通天,根本就没死,把李逵狠狠教训了一通。不得不说,神行太保戴宗这个人是个人才。不光腿脚好,口才也厉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巴拉巴拉反复做罗真人的思想工作,诉说晁天王、宋公明仗义疏财,专只替天行道,誓不损害忠臣烈士,孝子贤孙,义夫节妇,许多好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罗真人终于被戴宗的言语打动,不但准许公孙胜下山助阵,还传授给他一套叫做“五雷天罡正法”的法术。罗真人知道公孙胜这一去难回,所以特别交代了八个字:“逢幽而止,遇汴而还。”该撤退的时候要知道撤退,别傻乎乎给别人当了炮灰。公孙胜谨遵师命,这才勉为其难,返回梁山。

4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黑旋风下井救柴进,梁山因为公孙胜的回归,最终反败为胜。尽管之前公孙胜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违背了誓言,欺骗了组织,辜负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但是,在梁山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能够顾全大局,冲破阻力,重返山寨,而且在战斗中表现优异,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重挫对手,关键时刻,挽救了梁山,挽救了兄弟。功勋卓著,有目共睹。所以,组织上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恢复入云龙公孙胜工作,政治待遇行政级别保持不变,继续担任水泊梁山副军师职务,仍坐梁山泊第四把交椅。应该说,梁山对公孙胜仁至义尽,这种情况下,再闹辞职就有点不够意思了。公孙胜留在了梁山,在那段日子里,他既见证了三山聚义,也经历了晁盖之死。他一直想低调行事,但实力确实不允许,好多事儿,离了他还真办不成。比如攻打芒砀山,比如智取大名府。所以,尽管公孙胜从来都不是宋江的嫡系,但因为本领高强,在管理层的排名一直很靠前。后来卢俊义上山,坐了原来宋江的位置,公孙胜依然排行第四,直到英雄排座次都没有变过。没有最基本的民主制度做保证,领导的个人想法就代表了团队的意志,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宋江冲破重重阻力,最终实现了招安。这之后,公孙胜随着部队南征北战,打辽国,打田虎,打王庆,多次在战场上施展法术,为宋江征讨四方立下了赫赫战功。平定淮西后,宋江班师回朝,驻扎在汴京城外,接受朝廷的封赏。此时,公孙胜知道,急流勇退的时候到了。依照罗真人当年所说的“遇汴而还”,公孙胜向宋江辞行:“向日本师罗真人嘱咐小道,令送兄长还京之后,便回山中。今日兄长功成名遂,贫道就今拜别仁兄,辞别众位,便归山中,从师学道,侍养老母,以终天年。”宋江心里明白,公孙胜去意已决,留也留不住,只得为其饯行。欢送宴上,众皆叹息,人人洒泪,各以金帛相赆,公孙胜推却不受,背上包裹,打个稽首,望北登程去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不久,宋江又奉命征讨方腊,这次战役打得相当惨烈。梁山军损兵折将,当初梁山将,阵亡59人,病故11人,再加上半路撤退和不愿进京留下的,到京城时,只剩下了27个人。侥幸活下来的,也大多没落得什么好下场。宋江被药酒毒死,临死还拉上李逵垫背,卢俊义也被鸩杀,吴用、花荣万念俱灰,在宋江坟前自缢而亡,曾经叱咤风云的梁山好汉,自此烟消云散。多年以后,千里之外的二仙山上,青山削翠,碧岫堆云,流水潺漫,飞泉鸣玉。山顶紫虚观内,一位鹤发童颜的道人在得知梁山好汉悲壮的结局之后,轻轻叹了一口气,沉默良久,赋诗一首: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赤族已堪怜。一心报国摧锋日,百战擒辽破腊年。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早知鸩毒埋黄壤,学取鸱夷范蠡船。

-End-

作者:大圣,来源:大圣的小宇宙(ID:SJSHPL)。除了有趣,啥也没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