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小时候看水浒,被里面的英雄好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江湖气息所感染,也被里面的英雄情谊所感动,还被里面替天行道的格局所影响。后来就在想一个问题,这部书究竟成书于什么时候呢?在历史上一直被人们所争议,然而唐伯虎却作诗一首,也许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些端倪。
《水浒传》究竟成书于何时?最终由唐伯虎解开谜团
水浒成书年代,从民国时候就已经开始在争论不休了,也是学界所谈论的热点话题。主流说法有三种:一种说是明朝嘉靖年间成书,还有两种说法是元末,明初年间成书说法,大部分是支持元末的说法的。知道后来产生了一种更加有争议的说法,我国古代小说研究家,石昌渝先生提出的,他认为这本书成书的年代应该在明朝嘉靖年间。
主要依据有:最早知道相关故事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再往前,没有了,还有就是书中所写的带兵打仗的情景,比较符合当时情况,书中人们使用的金钱大多数是银子,这也是那个时候才开始的,还有就是书中武器方面的描述,也可以看出,成书应该在嘉靖年间。
但是对此有人提出了反对的观点,这个人就是南开的大学教授张培峰先生,他认为;古代战争时期和和平时期,官兵的状态表现是不一样的,另外水浒中不只是实用白银,杨志卖刀那段不就是使用铜钱么,不能从这么几点就对水浒出书做出结论。
元朝时候人们就开始使用遥遥无期,并不是明朝才出现的,并且书中的子母大炮都可以作为证据,水浒成书年间在嘉靖是不对的,是不符合事实的。张先生认为水浒成书应该更早。
书中很多地方都说到了使用白银,但是也有铜钱的使用,可见当时两者是并用的,并且大部分都在使用白银,元朝时候朝廷是禁止使用白银的,知道明初这个现象才随着元灭被消除,所以水浒中使用大量白银应该是在明初。
那么水浒中现实的原型来源哪里呢?
后人认为,虽然水浒一书形成于明朝,但是对照征讨方腊部分,和明朝开国皇帝和张士诚之间的战斗非常类似,很有很能是依据这个为原型进行的创作,一次看来水浒成书不会早于明朝建国之前,应该是在明朝建国之后十八年,虽然他证明了水浒成书不会在元末说法,但是也没说支持明朝嘉靖的说法。
王丽娟女士另辟蹊径寻找新思路
还有一位学者,就是华中农业大学的王丽娟女士,他从另外一个角度研究,指出水浒成书,应该在明朝嘉靖九年之前,因为最早对水浒做出评论的人是李开先,此人生活在明朝嘉靖九年之前,而且嘉靖年间,民间起义频发,水浒正好反应了那时候的这一现象。
开头水浒是以迷信的说法开始的,正好嘉靖这个皇帝是痴迷道教的。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整个故事得到展开。才有了宋江等人成了忠义化身,替天行道的举动。还有一位学者从著名的诗人唐伯虎的诗句上而已找到了一些线索。水浒里面有这样一句诗词:“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
这句话的出处是出自王婆嘴里,当时对着西门庆说的。这句话可不是水浒作者原画,而是出自于唐伯虎的一首诗,但是这首诗却未被收进唐伯虎诗集,想来可能也是即兴之作。
真相即将浮出水面
这句诗词出自唐伯虎之手是毋庸置疑的,唐伯虎出生于年,就算唐伯虎成名之后也得十八岁之后,唐伯虎在弘治十一年高中解元,晚年又不幸饥寒交加,最终孤独终生,这句不得意的诗句应该是唐伯虎后期所作。
总结:最初石昌渝先生提出该书应该是嘉靖初年所作,后面王丽娟说不会早于年,唐伯虎去世哪一年正好是前一年,综合三为学者的分析来看,水浒一书成书的实际年代,就是在嘉靖年间。
不管唐伯虎是哪一年作的这首诗都不会错的,所以水浒成书就是在嘉靖年间,虽然有唐伯虎的诗词作为证据,但是还是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此书出于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