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非常优秀的小说,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主要以梁山好汉这样的江湖人物为中心进行描写,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整部小说中的大部分人物都生活在江湖,体现了非常显著的江湖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江湖文化也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它以游民意识为核心思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下层社会品格和意识的重要代表,它与正统的庙堂文化处于对立的位置,二者之间相互排斥与影响。《水浒传》正是通过这种江湖文化,以表达游民们对理想主义王国的向往。
对这部作品进行理解时,也需要对中国的江湖文化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所谓江湖文化,主要是与庙堂文化相对立而存在的,也是传统主流文化的一个分支,贵族文化意识是其对立面,它也是江湖意识的重要载体。
江湖文化和贵族文化一起构成了人们的思想精神世界。在小说《水浒传》中,众多人物在梁山齐聚并且最终创造了非常辉煌的历史,仅仅从侠义角度进行解释显然非常片面。针对这样一种现象,只有从江湖文化这一思想体系出发,才能对其中的哥们义气有更深的理解,进而对整个下层社会的文化品格和精神面貌有进一步的认识。
江湖文化的主要流派及其渊源
《水浒传》中蕴含着深厚的江湖文化底蕴,这种文化不管是在中国古代,还是在今天,都有着非常强大的影响力,这样一种文化也必然具有其特定发展过程与深刻渊源。
就其源流来说,江湖文化可以追溯到早期的道家文化,也就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对于这一文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的意见基本一致。具体来说,在《庄子·逍遥游》中惠施和庄子的对话就有所体现,在这里,为江湖文化从思想精神方面开辟了领地。
与此同时,古代中国的人文江湖也是从这里诞生的,并且与江湖相对的词语“庙堂”同样也来自于这一则寓言,可以说,这则寓言较早地对中国江湖文化进行了阐释。
这篇寓言对尚用世、重实用的庙堂文化以及尚无为、尚逍遥的江湖文化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并由此形成了明确的文化分野。作为江湖文化中的优秀标本,《水浒传》也非常完美地融入了庙堂文化和江湖文化。
在《水浒传》中,描绘的江湖世界纷纭而复杂,在这个世界中,主体江湖流派主要是以宋江为首,它是江湖文化的重要支脉,意义较为突出。随着江湖文化的深入发展,两类典型的江湖人群出现了,一类是希望通过对上苍的祈求,能够获取神灵的庇佑,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江湖秘密教派;另一类认为靠自己才是根本,因而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江湖秘密帮会。在秘密教派所形成的江湖文化中,魔教的色彩较为浓厚;在秘密帮会所代表的江湖文化中,帮派的色彩较为浓厚。
在教门中,神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有时渴望远离尘世的纷纷扰扰;而在帮会这里,人性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将现实作为极其重要的目标。虽然在我国古代秘密教派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是真正进行大幅度的发展却是由宋代开始的。
其中,方腊就与《水浒传》这部小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利用摩尼教进行了起义。到了南宋,这种更是此起彼伏,秘密教派也在不断发展中,一直到中华民国时期,这一现象依然存在。
《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及其主要表现
如果说《水浒传》这部小说是江湖性质的,其中也必然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江湖文化。就江湖文化本身来说,有学者对其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
首先是流动性,这是由江湖人的成分所决定的,他们大部分是游民,因为没有固定的职业而流落江湖;其次是欺骗性,江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要想在其中混得好,或多或少的欺骗往往不可避免;再次是秘密性,这是由于江湖和庙堂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立的,秘密性有利于他们保护自己,也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最后是反社会性,这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流落江湖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对现存社会有一定的不满,他们总会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反抗现行统治力量。就以上四个江湖文化的特征来说,其中游民文化的特征较为明显。
《水浒传》中蕴含了丰富的江湖文化,这些江湖文化体现了当时的游民对理想主义王国的期待和盼望,正是江湖文化的巨大魅力,使得梁山好汉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正是因为小说《水浒传》中蕴含着这样的文化,这部小说才会长久地流传下来,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