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四大名著电视剧中,九八版水浒传为

四大名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典范,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被翻译成无数种语言,发行过不知多少个版本,还被各种各样古代和现代的艺术形式进行改变和演绎。而电视剧作为现代视觉艺术主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少不了对四大名著的改编。在这些改编自四大名著的电视剧中,以央视的版本流传最广,也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然而在央视的这四部电视剧中,尤其以《水浒传》的接受程度最低,与原著中的核心精神差异最大。很多对四大名著原书颇为熟悉的观众,对《水浒传》这次的电视剧改编也很有意见。

林冲

央视的《水浒传》在改编中有很大的问题没有尊重原著,而且偏离了作者施耐庵的本意。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体现在人物塑造、历史背景描绘、主题核心表达和叙事架构改造方面。在这些问题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人物的塑造。我认为这部电视剧对人物塑造有问题,并不是指那些扮演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演员功力不到位,而是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的时候没有抓住小说人物的重点。电视剧的编剧在改编人物的时候没有参照原著的描述,而是引用了很多清末评书的手法,使得人物塑造偏离原著非常明显。

李逵

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几个典型的反面例证,比如对林冲、李逵、宋江和吴用的塑造就偏离小说很大。林冲在小说中是一个类似于小张飞一样的形象,而行为作风又不像张飞那么出路莽撞,反而是如谦谦君子一般。这个人物角色是在小说中很矛盾的,看似出路莽撞的形象下,却藏着如君子般敦厚的心肠。小说在形象上的描写用了“豹头环眼”这样的说法,而使用的武器则是“丈八蛇矛”,这都很细致的反应了这个角色的形象。然而电视剧中林冲却长得如书生君子,而武器也不是丈八蛇矛,这偏差可就大了。如果没有字幕,看原著的多半不认识他。

武松

李逵是一个地痞流氓出身,平时除了仗着自己有股子力气气压良善,就是到处骗吃骗喝。这种人很像中二时期被古惑仔电影带歪的那些人,以为靠着几个人的兄弟义气就能横行天下。而且李逵这人嗜杀成性,一言不合就杀人满门,连四岁的孩童都不放过,可谓是穷凶恶极。然而电视剧把他演成了一个弱化版本的鲁智深,除了功夫差点,其它行侠仗义的事情干了不少。这明显不符合原著的人设啊,把坏的变成好的,这编剧没读过书吧。而且要说讲义气李逵也只跟宋江讲义气,其它梁山兄弟他看得起的也没几个,这些细节根本就没塑造出来。

阮氏三雄

小说中宋江和吴用是一类人,那是典型的乱世投机分子。他们虽然武功并不出众,但智商很高,很会揣摩人心,利用梁山兄弟的义气达成自己的目的。从人物性格上来看,宋江还多少有点感情,容易被兄弟义气所左右。而吴用就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做墙头草出卖兄弟那是毫不犹豫的事情。这两个角色在梁山兄弟面前展现出来的是智商和知识,而在观众面前表现的却是善于投机和奸诈的性格特征。然而在电视剧的塑造中,这两人好像成了梁山兄弟中的好好先生,完全毫无私利,一心帮人的那种,简直荒唐可笑。

孙立

从历史背景来看,《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宋徽宗政和年间,由宋江一伙人在梁山掀起的农民起义而开始的。参加宋江起义军的最早有三十六位头领,后来在《水浒传》中加了七十二位,共一百零八将。这些人来历比较复杂,有的的确确受到陷害被逼上梁山的,如林冲、武松这样的真英雄。也有绿林江湖上坐地分赃的大盗,如阮氏三雄、穆家兄弟等等。还有因乡邻间利益之争杀人犯罪后逃上梁山的,如以孙立为首的登州团队。然而在梁山好汉中,最多的还是受到宋江和吴用的阴谋诡计陷害,被迫裹挟上梁山造反的人。

扈三娘

由于这些人来来历背景不同,鱼龙混杂,好坏都有,所以才组成了这样一个故事。而这些梁山好汉能够聚集起来唯一的理由便是犯了大宋朝的王法,而被通缉,不得不上梁山。可是从事实的本质上来讲,这些人上梁山都是大宋朝王法的错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除了少数几位的确是贪官污吏和腐败政治的逼迫外,绝大多数上梁山的原因都与大宋朝法律无关。因此这一百零八位好汉能够在一起抵抗宋朝大军谋求招安,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抱团求活,这才是小说的核心。而这些人的人物关系本身却不是一条心,甚至有着新仇旧怨。

孙二娘

因此在改编电视剧时,编剧需要全方位的考虑《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原意和核心主旨,才能充分的展现小说表达的那副壮阔的农民战争画卷。然而电视剧的编剧似乎并没有通读过《水浒传》的原文,而是通看了即便清末民国时的水浒传评书。在电视剧中展现出来的都是评书艺人片面的解读的观点,甚至某些观点与全书的主旨背道而驰。我承认那个年代水浒传的评书影响力比小说大,但那只是评书异人在小说故事基础上结合民间传说的在创作。可评书无论是在文学性、思想性还是故事可读性都与小说有相当大的差距。

高俅

清末民国时期的评书异人大多为学识不高,甚至是目不识丁的。他们靠着代代相传的话本,和师傅的口口传授,来讲述这部小说的故事。他们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看过任何一个版本的水浒传原著,只能从师傅那里继承一些碎片化的信息。而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经过代代相传后早就偏离了小说原著的主旨,跟四大名著的关系有的时候已经很薄弱了。而电视剧的编剧以这种民间的,片面的观点来诠释四大名著的故事,完全就是以偏概全和断章取义,怎么可能得到观众的认同?这就如同《金瓶梅》和《水浒传》中都有武松一家人的故事,用《金瓶梅》的角色来解读《水浒传》这不是张冠李戴么?正是由于编剧在改编时距离原著太远,才让央视《水浒传》电视剧显得不伦不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