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爱看的书里面,可能不会包括水浒传

文/品论社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红楼梦》写的是世家大族的兴盛衰亡,《三国演义》写的是明刀明枪的政治权谋,《西游记》虽是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小说,却被认为有着极深的政治隐喻,《水浒传》描绘的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江湖起义。

这四部巨著,堪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史乃至文学史的四座丰碑,其艺术成就、文学水平和思维深度均为中国古典文学之巅峰,深受历代读者喜爱和推崇。

不过,在文艺领域,即使再伟大的作品也会存在争议,有人不喜欢《红楼梦》的儿女情长旖旎缠绵,有人嫌弃《西游记》细节欠佳漏洞颇多,有人介意《三国演义》疏于史实滥于虚构。

而对于不喜欢《水浒传》的读者而言,《水浒传》的艺术缺陷则可谓是“证据确凿”,书中充斥着大量诸如封建迷信、暴力杀戮、江湖意气、歧视女性等糟粕思想,其中对女性的偏见和负面描写更是不吝笔墨,溢于纸上。

四大名著当中,观感上对女性最不友好、最不适合女性阅读的,非《水浒传》莫属。

《水浒传》对女性角色的描写并不算多,但每一个女性角色都对整部小说的主线情节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水浒传》中对故事情节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女性角色不外乎几类。

一类是好汉们上梁山之前的妻妾,她们通常是好汉被迫上山的直接诱因,比如宋江外室阎婆惜,武松之嫂潘金莲,杨雄之妻潘巧云,卢俊义之妻贾氏,她们的共同点是不守妇道、红杏出墙,最终惹来杀身之祸,也直接导致了宋江武松等人落草为寇。

另一类是梁山好汉中的一员。在书中所记述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中,只有三位女性,分别是排五十九位的“一丈青”扈三娘、一百零一位的“母大虫”顾大嫂和一百零三位的“母夜叉”孙二娘。

顾大嫂和孙二娘在落草梁山之前,都是开酒馆的老板娘,一个在登州东门十里牌开酒馆,一个是孟州十字坡黑店女掌柜,二人均是性情彪悍,武艺高强,其人物特点从她们的绰号就能看出端倪,一个是“母大虫”,也就是“母老虎”,一个是“母夜叉”,都是字面理解上的凶狠角色。

而至于扈三娘,则堪称为《水浒传》一书中最悲情的人物角色。

扈三娘是独龙冈扈家庄扈太公之女,生的“天然美貌海棠花,玉雪肌肤,芙蓉模样,有天然标格。玉手纤纤,眼溜秋波,万种妖娆堪摘”,且武艺本领超群,一身马技,两口双刀,“谩驰宝马当前,霜刃如风,要把官兵斩馘,战士销魂,敌人丧胆”,真可谓“英风凛凛扈三娘,套索双刀不可当”。

既有美貌,又有武艺,扈三娘是《水浒传》中为数不多的才貌双绝的奇女子。

可惜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却成了书中命运最悲惨的人物角色之一,甚至称得上是被逼上梁山的代表人物。

扈三娘是扈家庄庄主之女,本已许配给祝家庄祝朝奉三子祝彪,祝扈两庄是郓州独龙冈的两大家族势力,扈三娘和祝彪联婚,意味着祝扈两庄即将强强联合,结盟称霸独龙岗。这本是一桩美事,可惜偏偏遇上梁山泊这一伙人。

三打祝家庄是宋江落草梁山之后组织的第一次对外作战行动,尽管前两次进攻都以失利收场,但最终还是取得了完美胜利,梁山一举扫平祝、扈、李三大家族,实力最强的祝家庄被彻底清剿干净,实力偏弱的李家庄则在庄主李应的带领下入伙梁山。

而最悲剧的是扈家庄,明明已经降了梁山,却在莽撞恶汉李逵的毒手下惨遭灭门,仅剩扈成逃脱、扈三娘此前被擒而幸免。

灭门之仇本不共戴天,不过在作者笔下,扈三娘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息事宁人,没有任何怨言和反抗,书中甚至没有提及扈三娘听闻灭门惨剧后的反应,之后宋江不由分说将她许配给矮脚虎王英,扈三娘也仅有一句“见宋江义气深重,推不得”,就这样下嫁给了曾经的手下败将,五短身材、形貌峥嵘、贪财好色的王英。

扈三娘的命运遭遇,令人扼腕叹息之余,又使人费解,如果说阎婆惜、潘巧云、潘金莲等人惹来杀身之祸是其咎由自取,那扈三娘的悲惨命运,则似乎有违常理,更像是作者刻意地将这个角色塑造成一个悲剧角色。

不管是潘金莲还是扈三娘,她们在《水浒传》中都有一个异常悲惨的命运,前者成了《水浒传》成书后多年以来中国民间女性的污名化标签,后者平白遭灭门之祸,后嫁给猥琐丈夫,最后被一块镀金铜砖打中面门而死,活得凄凉,死得唏嘘。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进步思潮兴起,性别平等意识觉醒,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因其浓重的封建色彩和落后思想而开始受到进步人士的抨击批判。

其中就包括了《水浒传》,批评者普遍认为,作者施耐庵的女性观是腐朽落后的,其在书中对女性的刻画描写过于刻板,从《水浒传》中诸多女性角色的行为、遭遇和最终命运看来,作者更有物化女性和污名化女性的嫌疑。

到了现代,《水浒传》自然而然就成了诸多古典小说中最不受女性读者喜欢的名著,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女性角色塑造上的争议影响了大多数女性读者的观感,这也是《水浒传》一直遭人诟病之处;而另一方面,《水浒传》中所突出的忠孝仁义、快意恩仇和江湖义气以及权谋、暴力等元素更是天然地不受女性读者青睐。

相较于通篇讲述女性故事的《红楼梦》,《水浒传》输在太过“直男癌”,而相对于女性角色存在感更低而不足以引起女性恶感的《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水浒传》又输在女性角色塑造的失败。而站在现代审美角度,《水浒传》中诸多男性角色所展现出来的粗犷、直率、仗义等特质又很不幸地会带给女性读者一种“油腻大叔”的感觉。

为什么《水浒传》不受女性读者青睐,甚至被认为是歧视女性的,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归根结底,《水浒传》是一部写给男人看的书。

文艺作品的传播,是建基于一种简单直接的共情心理上的,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总是不自觉地将自身代入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角色,对于女性读者来说,她们对小说这种非严肃文学体裁的阅读需求,无疑是更偏重于娱乐休闲。

而《水浒传》带给女性读者的阅读体验,实在是太糟糕了。

《水浒传》中的女性人物角色,要么是阎婆惜、潘金莲这些在道德层面被作者下了狠手的“淫娃荡妇”,要么是顾大嫂、孙二娘黑白两道通杀的“母老虎”和黑店里谋财害命的“母夜叉”这样形象欠佳的丑角,唯一符合大众审美的,只有那个美貌与武艺双全却命运蹇舛、活得憋屈的扈三娘,试问有哪个女性读者愿意将自己代入到《水浒传》中去。

其实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符合女性读者审美心理的文学作品并不罕见,早在唐代,以女性为主要受众的爱情传奇小说就已风靡一时,比如有唐代三大爱情传奇之称的《莺莺传》、《李娃传》和《霍小玉传》,均是唐人传奇中影响最深远、流传最广的作品,深受时人喜爱。而在宋明以后,受社会文化氛围影响,小说文学开始抛弃女性受众,迎合男性读者喜好的章回体小说成为主流,《水浒传》便是诞生在这个时期。

民国以后,女性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女性意识觉醒,言情小说重新回到主流视野,代表流派是鸳鸯蝴蝶派,如徐枕亚的《玉梨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和《金粉世家》等,再往后是七八十年代以琼瑶、亦舒、席绢等为代表的港台言情小说名家,她们的作品一度红遍大江南北,席卷华语文坛。

直到今天,过去二十年里重播了数十次的《还珠格格》仍是中国最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之一。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文学兴起,现代女性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挑选上有了更自由和更多元的选择。

传统文学作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尤其是女性日益增长的文学阅读需求了,网络文学应运而生。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男性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近现代以来,女性地位的提升也体现在文艺作品中,但大多数情况下男主女配的基本局面没有发生太大转变,而到了当代,尤其是网络文学兴起以后,女性终于当上了名正言顺的主角,乃至出现了一种女性角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小说风格,通常称为“大女主文”,代表作品有《甄嬛传》、《如懿传》、《芈月传》、《楚乔传》、《锦绣未央》、《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小说以及同名影视剧。

不管是“霸道总裁爱上我”,还是“我是完美玛丽苏”,“大女主文”总能很好地捕获广大现代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近年来,大女主小说和大女主影视剧势头强劲,持续霸屏国内市场,仿佛一下子将压抑了数千年的女性阅读需求释放了出来。

在网络文学领域,根据受众群体性别的不同,网文通常被广泛划分为男频文和女频文两大类别,顾名思义,两者的主要受众分别是男性和女性,性别差异在审美心理和阅读观上造就了极其鲜明的对比和反差,武侠、玄幻、历史、军事等题材的网文更受男性读者喜爱,而纯爱、宫闱、女尊甚至耽美等男性不太感兴趣的元素则往往是畅销女频小说的必备法宝。

按照当代网络文学的逻辑,《水浒传》是一本非常典型的男频小说,这样一本不谈情不说爱只讲兄弟义气喊打喊杀的“男频文”,自然虏获不了女孩子们的芳心。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