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学生的阅读量有明显增加,但“读过不等于读懂”。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深入阅读?如何将几十万字的经典名著,让每位学生都掌握?《中学生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策略》第三章中的文学阅读策略给了我一些启示。这章节介绍的方法非常实用,分别有不同体裁的阅读策略,如小说、散文、传记、诗歌、戏剧、科普类、艺术类和哲学类读书会策略,我将谈谈以下几点比较实用的策略:
一、导入策略: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好奇心是学习兴趣的出发点,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对书中内容充满好奇,学生才有可能去认真阅读这本书,因此导入环节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导入呢?导入可以选取内容设置悬念,或选取精彩内容吸引学生兴趣;可以运用广告宣传片、电影或海报等多媒体来吸引学生眼球;亦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比如诵读人物语录、介绍作者趣事、举办读书推荐会、模拟新书发布会等活动来唤起学生阅读兴趣。另外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导入也不一样,如小说类可以用精彩地故事情节来吸引学生阅读,诗歌类可以观看“唐之韵”之类的专题系列片,科普类可以先让学生查作者的资料,他的写作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等等。
二、促读策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
无论是快速阅读,还是主题阅读,阅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理解,而要理解某个知识点,必须进行深度阅读,因此教师不能放任初中生自由阅读,要及时的给予一定的指导、监督和评价。那如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呢?我想也有几种常用的方法值得我们参考:(1)订计划:阅读小说,特别是像《水浒传》这样的长篇小说就必须制定计划,大概有多少章节,每天阅读多少页,都必须有个具体的计划,不能太慢看完,对于阅读进度快的同学可以加以鼓励。(2)理情节:把文本内容理清,是深层阅读中必须完成的一阶段,这阶段中可以通过列提纲、做笔记、画思维导图、写读书感想、解决疑难问题的方式来梳理情节内容。(3)品人物:很多作品都会涉及到人物,通过文学作品了解更多的人物形象是阅读的要点,像小说中塑造人物是核心,抒情、叙事性散文亦是如此,因此在品析人物形象时,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阅读指导,可以讲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等作文技法。(4)明意旨:一篇文章、一部作品总有它的主旨和写作意图,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提出建议,如写读后感、通过网络了解作者的其他相关资料、梳理读书分享的文字、写小论文、提供学生作品相关的文学评论、改编创作等确定主题。
三、展示策略:交流,让收获不仅停留在一本书上
分享、展示不仅能够让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还能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但如果展示环节若是只有读后感,或者小论文就未免太枯燥了些。那么教师可以在这环节开展更多有趣的活动,如演讲、诗歌朗读、荐书台戏剧表演、小品演绎、摆擂赛、科普知识小广播、手抄报等等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交流,又能提高学生的其他能力。最后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评价,其中包括鼓励性语言、要肯定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同时也要提出可行的修改建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阅读策略,就是为了达到阅读目标,采取一系列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何开展阅读策略教学是一件让大部分教师都头疼的事,但不能遇到挫折就放弃,更应该去学习和摸索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最后,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学会用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来培养,同时帮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和提升能力时,最可悲的是一群不阅读的人在教别人怎么阅读,因此教师也要以身作则,成为一名爱阅读,会阅读的合格教师。
阅读,使精神更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