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编著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水浒传》有多种版本: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和金圣叹评点的七十回本。我阅读的是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百二十回本。
《水浒传》第一回的回目是“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一回的主要内容是:北宋仁宗嘉佑三年,京师瘟疫盛行,赵哲、文彦博奏请免除罪犯的刑罚,赦免民间税赋。仁宗准奏,立即施行。但是,瘟疫却更加肆虐。范仲淹奏请宣江西信州龙虎山的嗣汉天师张真人到京师祈禳瘟疫。仁宗派遣洪太尉去请张真人。洪太尉缺少诚心,与张真人对面不相识,又不顾道士们劝阻,执意打开“伏魔之殿”,放走石碑底下的个魔君。
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感悟:
1、解决问题有多种途径。瘟疫横行,是天灾人祸,如何消除瘟疫?小说中提供了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免除罪犯的刑罚,赦免民间税赋;二是请张真人祈禳。虽然小说中是后者立竿见影地消除了瘟疫,但前者才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
2、官员徒有其表,尸位素餐,就会导致国家动荡不安。“太尉”是掌管国家军事的长官,应该由具有文韬武略的将帅担任。可是,洪信身为太尉,却在猛虎与大蛇面前丢尽了脸面,两次都是惊叫、倒地,几乎昏厥,只会微微睁眼偷看对方。
3、没有志诚之心,就不能成就事业。江西龙虎山的住持真人一再叮嘱洪太尉要“办一点志诚心”,不要“生退悔之心”,洪太尉满口答应,可是他爬了两三里山路,就脚酸腿软,觉得自己是在受苦遭罪;被猛虎惊吓后,才走了三五十步,就抱怨皇帝让自己饱受惊恐;被大蛇吓得魂飞魄散,又辱骂道士戏弄自己,准备下山后找他算账。
4、缺少慧眼,就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张真人先后以猛虎、大蛇和道童的形象出现在洪太尉面前,可是洪太尉却丝毫没有察觉。他既缺少“太尉”的勇武,也缺少“太尉”的神明。明明是一个明眸皓齿、超凡脱俗的道童,洪太尉却鄙视对方,认为道童“猥獕”——丑陋难看或庸俗拘束。5、好奇心强,又固执己见,就会酿出苦果。洪太尉一看到贴着十几道封皮的“伏魔之殿”,就想进入殿中看看魔王。道士们劝阻,洪太尉就威胁他们要上奏朝廷,追回他们的度牒,把他们发配到边远地区。住持真人劝阻他不要掘动石碑,洪太尉偏要让众人放倒石碑,掘动石龟。等到黑气从地穴中滚出,散作百十道金光,洪太尉才面如土色,吩咐随从人员不要把这件事情说出去。
小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典名著的价值就在于给我们的人生以有益的启迪。从不同角度解读,可以获得不同的教益。
水浒传(上下册)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32.62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