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好汉们杀妻,不是因为不守

《水浒传》中“好汉”们杀妻,不是因为不守妇道,是为了摆脱牵制

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五千年的历史,经历过无数的王朝,兴衰更替,在纷乱年代时期,甚至可以化用形容北京胡同的一句话:“大王朝三千,小王朝多如牛毛”,虽然王朝三千确实有些夸张了,但是中国历史上却是经历了很多王朝,也有很多史书流传于后世,最出名的要属二十四史(很多人会把《新元史》和《清史稿》也算进去,共二十六史),其中不乏像三国时期,五代十国,南北朝时期这种同时出现了数个王朝的乱世。历史总是会带给我们惊喜,因为它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总是会展开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下明朝的故事。

大顺政权与大西政权的失败固然有军事上的原因,但政治上的错误亦不能忽视,特别是李自成与张献忠在称帝后仍没有改变“追赃助饷”等打击官绅地主的不合时宜的政策,将传统社会上最具实力的官绅地主阶级推向了对立面,也是其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起义者们之所以对官绅地主有着这么深的怨念,与官僚贵族及土豪劣绅长期以来联手欺压普通民众有关,也许在李自成等人的思想中,那些严厉打击官绅地主的政策以及破坏传统社会秩序的行为都算是伸张正义、为民除害的壮举。

有趣的是,这类思想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在明代得到广泛流行的通俗文学作品。众所周知,明朝尊崇儒教,重视程朱理学。官绅地主阶级凭着文化上的优势,基本垄断了儒教文化的解释权,并通过“三纲五常”等儒教理论对民众进行教化,力图控制舆论,以维护符合本阶级利益的社会秩序与伦理道德。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即使是那些对社会现状严重不满的文人墨客与政坛上的失意者,也还没有能力提出一套取代儒教的政治理论,以便重新对这个日渐腐朽的社会进行更加合理的改造。

不过,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却巧妙地通过评书、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来唱反调,发出自己不屈的声音,以发泄对这个社会的不满,《金瓶梅》就是一个好例子。而在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社会风尚的变化,大量的新的、旧的通俗文学得到了迅速的刊刻而在世间广为流传,例如,《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水浒传》等等,隐藏在这些通俗之中的那些与正统儒教文化不同的“异端”思想,也在老百姓内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以致到后来,一些作品的思想竟被明末起义者所利用,成为他们进行暴力革命的纲领和口号。其中,《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等通俗小说及其相关故事起到了特别大的作用。这两本书主要根据宋元话本改编而成,其署名作者分别为施耐庵与罗贯中。前一本书描写北宋末年山东梁山泊的绿林好汉反抗官府,替天行道的故事,后本书则全景式地描写了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书中塑造出一大批英雄人物。

显然,最吸引明末起义者的自然是通俗演义小说里面那些舞刀弄枪的英雄好汉,而非书中描写的文质彬彬的名士夙儒。在《水浒传》里面,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落草为寇、啸聚山寨的所知早已为世人所熟知,明代中叶源于《水浒传》的“叶子戏”就说明了这一点子戏”作为一种赌博游戏,是在树叶大小的牌面绘上文字以及人物的图像,由玩游戏的人轮流出牌,以定输贏,可说是现代纸牌的雏形。

其中,牌面上所常是水浒人物。据《菽园杂记》记载,所绘的人物有呼保义宋江、行者武松、活间罗阮小七、混江龙李进、病时迟孙立、黑旋风李连、小旋风柴进、浪子燕的等等。之所以描绘上述人物,是因为制作者认为赌博行为就像群盗抢劫一样,故以此警世。只是这种游戏风行于世时,大多数玩牌者执着于眼前利益而执迷不悟。明末,不少揭竿而起者醉心于《水浒传》故事,并刻意模仿。

最明显的例子是各路起义军的首领相率起诨名、立绰号,这种行为虽然含有隐瞒真实姓名以免累及亲友的意思,但也存在着向梁山好汉看齐的心理,因为在《水浒传》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之中,每人都拥有诨号,比如,宋江的诨号是“呼保义”,林冲的诨号为“豹子头”,李逵的诨号是“黑旋风”。明末的起义军也依样画葫芦,就拿李自成来说,他最初的诨号是“闯将”,李过的诨号是“一只虎”,张献忠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诨号,比较出名的有“黄虎”“八大王”等,罗汝才的浑号则是“曹操”。

不排除一些起义者平时赌惯了叶子戏,因而起事时干脆模仿牌中人物的诨号而命名。另外,《三国演义》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刘备、关羽、张飞三个意气相投立志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异姓兄弟,便成为明末起义者崇拜的对象。李自成曾与刘宗敏、李过效仿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关帝庙“祀神盟誓”,立志要横行天下,就是一个好例子。另外,《三国演义》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刘备、关羽、张飞三个意气相投,立志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异姓兄弟,便成为明末起义者崇拜的对象。李自成曾与刘宗敏、李过效仿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在关帝庙“祀神盟誓”,立志要横行天下,就是一个好例子。

以异姓结义的方式形成互助的小团体,是通俗小说之中英雄好汉们所乐意干的事。正史没有记载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为异姓兄弟,可在《三国演义》书里,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的情节已成了脍炙人口的一幕。对此,正统的卫道士有不同的看法,例如,著名文人章学诚质疑《三国演义》说:“演义之最不可训者‘桃园结义’。”批评结义者此后“忘其君臣而直称兄弟”的行为显得荒诞不经,他认为其原因在于《三国演义》面世的时间比《水浒传》晚,因而叙述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事迹受到《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聚行径”的影响。

尽管这类行为在通俗小说中能突出好汉们“识英雄、重英雄”的情谊,可是君臣成为同辈兄弟却不符合“贵贱有别”的儒教传统礼仪。而在现实中,义军领袖李自成即使登基称帝后,刘宗敏仍然可以在公开场合称其为“大哥”,这种不拘礼法的行为在官绅地主的眼中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江湖好汉憧憬的大事业,其实不过是杀人越货、占山为王以及武装叛乱之类的勾当。

要狠下心来干这些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事,最适合的当然是那些没有家庭、妻儿的人。因而在《水浒传》这本书中,宋江、卢俊义与杨雄等好汉都是杀了自己身边的女人后才上山落草的,虽然书中将这些女人的被杀归咎于她们的不守妇道,但学者孙述宇认为根本的原因可能是家庭会妨碍好汉们的事业,故好汉们接二连三地举行“杀妻”仪式,归根到底是为了摆脱家庭的牵制,好放开自己的手脚。

这个故事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由于这里篇幅有限,这个故事还有很多的细节和后续,我这里就不在详细的说了,中国历史上像这种故事还有很多,有的告诉人们应该从善如流,有的告诉人们应该谦虚礼让,有的告诉人们应该尽忠报国,有的告诉人们应该胸怀天下。虽然也会有很多反面典型,但是我们只要保持本心,明辨是非,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8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