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版《水浒传》人物之晁盖
曾头空遗大王梦,水泊常存荒冢丘
前言:本文是作者就影视作品论影视人物,千人千解,若有观点冒犯,敬请谅解。
晁盖,他曾是东溪村的治保主任(从某种角度也可以解读为黑恶势力保护伞),他有着中国古代农民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他直爽,厚道,讲义气,有胆量,有阅历,有一个豪侠草莽一切必备的品质,有恩于我,必以命偿之。在他领导下的梁山,只劫财不害命,“专要与朝廷做个对头”,这是一个农民心中最朴实的善恶观的表现晁盖式的人物,他算是施耐庵带有理想化的人物塑造。但同时必须得承认,他目光不远,格局不大,小农心理,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坐吃山空。他是个仁厚的兄长,但不是个靠谱的领导,可以说晁盖就是个忠厚但带有悲剧色彩的好人。
在98版中由张治中先生饰演晁盖一角。
就故事来评价人物,要基于三点:一、要沉浸于故事时代背景,而不能用现代价值标准去评判;二、要沉浸于故事特定的江湖背景,不能用水浒里描写的官场标准去套;三、要沉浸于并换位思考作者的主观态度;
晁盖在施耐庵笔下,并非是贯穿始终的绝对主角,充其量只是一个陪衬主角宋江的铺垫。晁盖是在宋江尚未成为梁山寨主之前的过渡寨主、精神领袖,属于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级人物。施耐庵描写晁盖的过分忠厚仁义来反衬宋江的精明无比。因为小说对待宋江的态度,其本身就是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的,不是一味歌颂,也不是一棍子打死。
晁盖重义气,对待江湖兄弟一片真诚,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待江湖同行,比如王伦,防范心不强,比较厚道。晁盖在结交英雄豪杰上明显不像宋江或柴进那样,带着明显的目的。仅凭这一点晁盖在我心里或者说大众心里就已获得很高威望。即便很多人拥护宋江,也不会也不敢因此而不尊重晁天王。宋江式的人物在中国主流官场职场的领导层里,是常态;晁盖式的人物,很罕见,带有理想化的大众向往。
对于招安,晁盖其实不是坚决反对的,他的立场很清楚:1、既然劫了生辰纲上了梁山,也在石碣村武装对抗了官军,那就根本不对招安抱任何幻想,根本不打算接受朝廷招安,一心一意和朝廷对抗。2、如果朝廷真的能赦免梁山众头领,允许梁山招安,那也未尝不可,但晁盖一定会站在梁山立场,为梁山众人争取最大的利益,而不会用朝廷来压众兄弟服从。
晁盖的不争之心也害了自己,从宋江上山后,梁山上大大小小的全部军事行动满是宋江指挥的,如攻击祝家庄,高唐州,连环马,收三山,取华州,全部和晁盖几乎毫无联系。晁盖是个没有心计的真实人,每次下山,宋江都是争抢着要去,劳绩是他的,收来的豪杰是因他而来的。可是这些毕竟也是为了梁山考虑,晁盖不会去争这些,也不会过多计较。
晁盖替宋江把父亲救上梁山,敬若亲生,每逢宋江征战失利,晁盖总不忘派遣头目下山帮助。可宋江感谢的却仅仅众位豪杰的大力救拔,成心无视晁盖的恩义。他下山搬取父亲和弟弟,请示的也是众位头目,而非晁盖。宋江挖空心思地吸引人心,扩大实力,此刻已存有架空晁盖之念。晁盖或许还不理解宋江的用心,慨然说道:“贤弟怎样这般说!最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关联,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怎样有今天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而宋江却说:“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晁盖考虑的并非自己的权位与得失,他善良至上,要让位宋江。在宋江看来,晁盖尊居梁山之主,仅仅由于他年纪稍长,而并非他仗义疏财、声望拔尖。宋江的言语和劫生辰纲时吴用推晁盖为首的说辞千篇一律,好像暗含了但凡才干超越晁盖的人均可取而代之的意思。
但之后的事情发展逐渐超出了晁盖的心理忍受极限了,黄门山四杰仅仅由于听到宋江的姓名,下马就拜,投靠梁山。鲁智深这样的豪杰都大赞宋江。甚至偷马贼段景柱竟然盗马也是专门进献宋江。作为一个血性汉子,晁盖竭力要拯救自己在山寨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