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品读水浒传,你会发现其实很多梁山头领落水,投奔梁山都不是自愿落草为寇,而是被“逼”无奈。比如,林冲上梁山的经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但是,笔者在读水浒时发现,作者施耐庵在安排花荣和秦明等人“落水”的方式上,却别有深意。
宋江花荣,原本是清风寨的二当家,他在水浒里堪称是宋江的忠诚跟随者,也为宋江立下不少功劳。但是,与其说他是和宋江的兄弟情深让他上了梁山,倒不如理解为是宋江把他“坑”上梁山!
花荣是个既儒雅又有能力的人才,如果他能跟从宋江上梁山,那定是宋江的一员猛将,而且忠诚度很高。花荣是在宋江逃难投奔他的时候出场的。宋江哪都不去,偏偏选择去找朋友花荣,由此足见这二人彼此之间是非常信任的。相信这一点宋江心里也是非常清楚的。当然,“坑”花荣的这种想法的萌芽并不一定从宋江投奔花荣的时候就已经萌芽,在这之间还有个小插曲。
花荣宋江在去找花荣的路上,被矮脚虎王英等人抓住,要杀宋江,后来得益于“宋江”二字在江湖上的美名,宋江不仅没有出事,而且还和山上的三个头领成了朋友。有意思的是矮脚虎王英抓了一个妇人要行坏事,这事被宋江知道了。宋江简单了解了下情况,知道这个妇人正是清风寨的夫人,他错把这位妇人当做花荣的妻子。于是,宋江设法做个人情放了这个女子。这是宋江领导艺术在这一回里的第一次体现,从这里看宋江为人还是比较仗义的。我们接着看后面发生了什么?宋江后来去找了到花荣,兄弟两人闲聊。宋江这时候才了解到了这个妇人并非花荣的妻子而是清风寨正知寨刘高的妻子,而这个刘高正是花荣的死对头,其中缘由还有一部分就是这个女子唆使的。
宋江由此宋江只要是个聪明人肯定能得到两个信息:第一,花荣与刘高二人关系紧张;第二,这位刘夫人喜欢搬弄是非,人品有问题。精彩还在后面。
元宵节到了,宋江在街上看花灯时去了刘高的府前,而且还阴差阳错的碰到刘高夫妇。如果把这都理解是巧合,那实在是太可惜古典名著的美名了。
这里笔者已经觉得很可疑了。知寨府应该在当地是很出名的,宋江明知道自己的兄弟和刘高不好还非要去人家府前看,这莫非是刻意“找茬”去了?那么遇到刘高夫妇,这位刘夫人一眼认出来,宋江就是那日自己被抓到山上的“山大王”。
前面我们说过,花荣说这人人品有问题,在这里就要体现出来了。此人非但没有感谢宋江的救命之恩,而且还主动唆使刘高把他拿下。而宋江在这里解释的话正是花荣出现危机的开始。
秦明第一,宋江在这里没有明确表明态度否认自己是山大王。第二,宋江说他是花荣的朋友,还说可以让花荣来对质。
大家试想一下,宋江是个一等的聪明人,做过多年的押司,一个司法官不可能不知道如何解释可以“抵赖”这种诬陷。就算不知道,也应该知道说话的分寸。这其中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他想借助花荣副知寨的名气,解决了这场“诬陷”;第二,只会向对方证明他和花荣关系亲密,仅此而已。
花荣那么在明知刘花二人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还提花荣,无疑是火上浇油,所以宋江此时的话里就透露着“不义之举”,那就是他坐实了花荣与自己这个“山大王”的秘密关系。笔者也认为这正是水浒埋下宋江思想转折的最大一次伏笔。
这个思想转变就是:宋江开始有意落草!
不仅如此,笔者还从这里看出,宋江找花荣不仅在于投奔,还意在找他一同入伙。这正好可以解释宋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行为以及这一段向刘高夫妇意味深长的解释。
宋江有些人会怀疑这个观点。认为宋江过来刘高这里,是希望妇人感恩于他,通过妇人结识了刘高,为自己积累官场上的人脉。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这也很体现宋江性格特点。但和下面的这种说法相比,明显后者更有说服力,且有原文情节可以证明。
你再仔细想想从花荣之后,多数被宋江拉下马落水的朝廷将领里不都是这样被“陷害”之后逼上梁山的吗?比如秦明等朝廷公务人员。他们和花荣一样,本已经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也算功成名就,怎会轻易去做个盗寇?可是,宋江一心招安,就需要有强烈意愿的支持者。想要争取“招安”的支持者,那就离不开这些“忠心”的人。因为,只有忠心朝廷的人才会在关键时候跟从宋江接受招安。那么此时,宋江一方面离不开这些人的支持,一方面又很难从正常渠道劝动说服这些人落草的两难情况下,他只能剑走偏锋,寻找非同小可的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就是给蛋画上裂缝,“逼”他们上梁山!
水浒传如果真是这种情况,那么宋江此时面对好友花荣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理解了,对于后面宋江许多招降将领的动机和手段也都可以一气呵成的理解了。所以说,作为宋江铁杆兄弟的花荣正是宋江思想转变后的第一次小试牛刀。
宋江当然,笔者认为这并不是宋江卑劣的一面。受当时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我们并不能用三国中看“英雄”的思维,去品水浒中称为“好汉”的宋江。这毕竟是一本小说,他旨在反映当时社会现状。塑造的宋江形象在当时能够集结将与朝廷谈判本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管理者。我们要从一个管理者、领导者的角度评价宋江,才能欣赏到隐藏其中的领导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