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水浒传看宋朝经济的繁荣和生活的富

提起宋朝经济,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会是声名远扬的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作为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它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当之无愧的见证者,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真实写照。

但是,有人对此却提出了质疑,因为从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的《水浒传》来看,宋朝的经济似乎并没有这么的繁荣,毕竟如果经济繁荣,那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要反抗呢?那么从《水浒传》来看,宋朝的经济是否被高估了呢?

事实上,即使是从满是反抗起义的《水浒传》里,我们也依旧可以感受到宋朝经济的全面繁荣,而且并不存在高估的现象。因为仔细看,梁山好汉聚众造反绝大部分是官员贪赃枉法以及自身犯下的大罪造成的,很少是经济困难导致的,比如武松就是因为杀了西门庆而开始逃亡。《水浒传》中关于民不聊生的描写几乎看不到,倒有不少描写上元灯会的热闹和社会的安定的笔墨。

而且,宋朝的服务业尤其饮食服务极为发达。翻开《水浒传》,从头至尾,酒肆无处不见。无论是“武松打虎”还是“快活林怒打蒋门神”以及“孙二娘十字坡开黑店”等等,可谓“无酒不成书”。当然,这不仅仅只是酒业的发达,也是整个餐饮业发达的标志,同时也说明了宋朝的商业已经发达到了一个相当繁荣的地步。

举几个例子,比如林冲,作为一个禁军的中级军官拿出贯钱去买一把刀,而宋朝的一贯钱相当于现在元到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一个中级军官的购买力尚且如此巨大,可见当时财政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总量是相当大的。这种繁华不仅仅是在城市,商业已经蔓延到了农村。《水浒传》第29回“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在武松去快活林的路上,这共十四五里的路中,卖酒的人家有十二三家,也就是说几乎每一里地就有一个“酒店”,可见农村中酒店的密布程度,而“智取生辰纲”时也是以小路卖酒作为一个幌子。

不仅如此,宋朝的农业还出现了商品化的趋势。《水浒传》中的张青就以“菜园子”为绰号,他自报家门道:“小人原是此间光明寺种菜园子”。《水浒传》中除了光明寺菜园,还有鲁智深看管的东京大相国寺的菜园。这些菜园不是完全自已消费的,而是拿到市场上销售的。宋代的佛寺多有菜园,如南宋时理宗宠幸的阎贵妃“以特旨夺灵隐寺菜园,建功德寺”。实际上,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市民的入住,市民阶层的壮大,宋代对商品化蔬菜的需求与日俱增。

所以,由《水浒传》这些林林总总的小细节中,我们非但不会觉得宋朝的经济富裕被高估了,反而完全可以窥见到宋朝的繁盛、经济的强大。宋代工商业的发展使得农民有了较多的生活出路,促进了社会的安定,这在以前是不多见的。学界曾认为,这也是宋代无全国性、大规模性农民起义的一个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