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读水浒一从洪太尉的行为看作者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起首的第一点为全字的定下范例,开篇的第一个字是全幅设定准则。)

而小说的楔子或第一回也隐含着作者的价值观,《水浒传》的价值观在近些年饱受诟病,因为很多读者认为里面描绘的英雄好汉不是好汉,而是赖汉、是强盗、是杀人恶魔。

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施耐庵为什么要描写一群这样的人?

其实我们从全书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金圣叹本《水浒》是楔子)中可以找到答案。

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评价《水浒传》时曾说

“一部大书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金圣叹认为这本书的先写高俅,是因为整个社会的混乱是由上层社会引起的。

“乱自上作”是没有问题,但这本书却不是先写高俅,在高俅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就是洪太尉。

宋仁宗年间,京城瘟疫横行,民不聊生,死伤无数。宋仁宗命令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使者,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请求张天师来京城祈禳瘟疫。

在龙虎山的时候,张天师为了试探洪太尉是否诚心便变化出猛虎和蟒蛇,洪太尉受到惊吓,认为是道士们故意让他出丑,心怀不满,决定回头再跟道士们算账。

洪太尉一行在办完公事后在龙虎山上清宫住持真人的陪同下游山,游到上清宫“伏魔之殿”时,洪太尉要打开伏魔殿,主持真人称那是大唐洞旋国师镇妖之处,不肯打开。洪太尉先是说主持真人妖言惑众,欺骗百姓,接着又出言威胁如果不打开伏魔殿便还要追回他们的度牒,并将他们发配的边缘的地方去受苦。

最终住持真人打开“伏魔之殿”,结果放走了殿内镇压的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这一百零八星即应了后来的水浒一百零八好汉。

看到这里,读者终于明白,造就“水泊梁山”的不是别人,而是当朝的统治者。

将本来镇压在伏魔殿,结果洪太尉把他们放了出来。

洪太尉一意孤行,最终铸成大错,这是“误走妖魔”吗?这是他刚愎自用,无知者无畏的后果。

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宋仁宗,居然对自己下属的行为一无所知,这不就正好对应了后来的宋徽宗和六贼外加一个高俅,正是昏君加奸臣,致使民不聊生。

道士们遭受洪太尉的逼迫,放出了妖魔,这不正是好汉们“逼上梁山”的写照吗?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流落江湖,最后连和尚都做不成,只能去二龙山落草,最终被逼上梁山。

林冲应了“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他的隐忍、退让,不仅没有得到对方的每一步,都被高俅逼得走投无路,最终逼上梁山。

阮氏兄弟原本在梁山泊打鱼,全家生计能够解决,后来王伦等人占山为寇后,三阮饭碗也没有了,只能投靠晁盖,生辰纲之事后最终逼上梁山。

梁中书搜集民脂民膏才有七星聚义;武松被人陷害所以才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投奔二龙山;宋江醉后题诗,差点身首异处,不得已上了梁山……

他们落草为寇,为了保住性命,只能不断扩充队伍,最终形成了那人的集团,让大宋王朝兵戈四起,让大宋皇帝寝食难安,让大宋子民生灵涂炭。

君视民如土芥,民视君如寇雠。我们与其责怪宋江、吴用等人不讲道义,到处拉人下水,不如抨击那个时代,那个集团,那些昏君奸臣。

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鲁提辖打得了恶霸,打不了高太尉;武行者打得了猛虎,打不了走狗;宋公明打得了祝家庄,打不了大宋王朝。从上层社会做起吧,因为受苦的永远是下层人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