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华醉耕堂刊毛宗岗评本三国志演义序

2023治疗白癜风疾病最好的药是什么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02/5738976.html

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历来诸多文学艺术家及民间伎艺人等都曾陆续不断地进行再创作,在宋元时期城乡的讲唱书场和表演舞台上俱已发出熠熠之光彩。到元末明初,杰出作家罗贯中独具匠心,擘划经营,在极其繁芜的前代艺术素材基础上,参订史事,采摭传说,成功地编撰了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巨构《三国志演义》。

《醉耕堂刊毛宗岗评本三国志演义》,罗贯中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5月版。

罗贯中书出,时人辗转争相传抄。但是,在流转过程中,又往往再次反复整理和修饰,或变更其分卷结构,或増删其情节、细节及文字,于是在明代便已出现诸多版本。今所知见者约达三十种。

清代初年,毛宗岗重新加以修改和批评。毛宗岗所评改的《四大奇书第一种》乃是《三国志演义》版本史和批评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自此,毛本遂替代了罗贯中原书及其他诸明刊本,成为三百多年来最为风行的读物。直到近年,整理出版的《三国志演义》文本乃至改编他类视听艺术的作品,也还往往以之为底本。

1

毛宗岗(一六三二—一七〇九后),字序始,号孑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的生活年代,可据毛氏所写一篇题跋的自叙来确认。清康熙四十八年(一七〇九)春,宗岗应其弟子蒋深之请,为同里前辈乡宦蒋灿(号雉园)的会试朱卷及遗墨而作《雉园公戊辰朱卷并遗嘱手迹合装册题跋》。毛跋说:“岁辛卯,先生延馆先君子俾冢孙云九世兄受业焉;于是予从先君子后,常得谒先生……予屡以拙艺请政,辄蒙嘉许。时予方弱冠耳,而今忽忽已老矣。”

据此而知,毛宗岗在“岁辛卯”随受聘为蒋府塾师的乃父面谒蒋灿而获之“嘉许”,这一年他正“方弱冠”二十岁。查清稿本《娄关蒋氏本支録》(清蒋祖芬辑)载:蒋灿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一五九三),卒于清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而在明崇祯末年便“退归田里,闭门著书”。

按宗岗之进谒在蒋灿“退归田里”间,可见其“岁辛卯”当是清顺治八年(一六五一)。由此上推二十年,乃知毛宗岗生于明崇祯五年(一六三二)。至于卒年,无疑在作《题跋》这年的春后或至其后,即清康熙四十八年的春后或其后不久,有年至少七十八岁(参见拙作《毛宗岗的生平与〈三国志演义〉毛评本的金圣叹序问题》)。

苏文绘毛宗岗像

毛宗岗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儒家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毛纶字德音,失明后更号声山。毛纶疑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一六一一)或稍前年间[一]。有文名,浮云客子称许“其锦心绣肠,久为文坛推重”(《第七才子书序》)。曾受聘坐馆课徒,弟子中有后为候选知县的蒋之逵(字云九,一六三六—一六八四)等。

瞽目失视后,同辈深惜之学富家贫,感叹其“两字饥寒一腐儒,空将万卷付嗟吁”(褚人获《坚瓠补集》卷二)。清文学家尤侗(一六一八—一七〇四)还说:“毛子以斐然之才,不得志于时,又不幸以目疾废,仅乃阖门著书”,“寓笔削于传奇之末”(《第七才子书序》)。

此前曾评罗贯中《通俗三国志》,子宗岗也参与其事,却为人所窃据。继而又评高则诚《琵琶记》,“口授儿曹,使从旁笔记之,更使稍加参较”(毛纶自序)而成《第七才子书》行于世。

《绘风亭评第七才子书琵琶记》

在《第七才子书》的成书整个过程中,毛宗岗不仅笔録盲父对《琵琶记》评论的全部口述并加校定,还时时对乃父之评而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或对父说之意味犹未尽处则“畅言之”,或对父所“未发之旨而増补之”。他还自撰《参论》五千言,附于《第七才子书》之《前贤评语》后。宗岗始终参与乃父评论《琵琶记》的工作,从其实际作用看,可以算得上是第二作者,尽管并没有联署。凡此,实乃也是他后来评改《三国志演义》之在学术上的预期演练。

毛宗岗参加过科试,获得好名次。据《苏州府长、元、吴三邑诸生谱》(清钱国祥辑)卷一载:“顺治八年辛卯(一六五一)李宗师科试”共録取长洲县诸生四十人,毛宗岗列于第三名。按是科试官为监察御史李嵩阳(河南封邱人)。

毛宗岗也曾在“吴中望族”蒋府担当过西宾。弟子蒋深(一六六八—一七三七),字树存,号绣谷、苏斋等。为蒋灿曾孙、友蒋铭三子(后出为嗣),宗岗称之“乐安佳士”(按“乐安”乃苏州蒋氏之郡望),关系比较密切。

蒋深工诗能书画,以参与纂修《书画谱》等,特授余庆知县,官至朔州知州。有《绣谷诗钞》《黔南竹枝词》《雁门余草》《鸿泥轩集》等。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收其诗五首,评曰:“(绣谷)诗亦时露警句,名场中交重之。”与查慎行诸名流有交。

在毛宗岗的思想和学术道路上,许些师友对他产生过较为重要的影响。除乃父毛纶外,还有“志在《春秋》,举冠麟经”的前明乡宦而身后入乡贤祠的理学家蒋灿(一五九三—一六六一),乃师浮云客子(据李正学等考此人为理学家彭珑),大文学批评家金圣叹(一六〇八—一六六一),《古文汇钞》编纂者蒋铭(一六三五—一六六九),历史小说《隋唐演义》及《坚瓠集》编撰者褚人获(一六三五—)等。

清刻本《四大奇书第一种》

毛宗岗的著述,除《四大奇书第一种》(《三国志演义》评改本)外,今见多为散篇。计分三类。

(一)理论批评:《参论》十四则,载清刊本《第七才子书》(毛声山评《琵琶记》)。

(二)杂文与散文:《孑庵杂録》存七篇,其中《朋友不通财》《司帑有识》二篇载清刊本褚人获《坚瓠广集》,《僧道乞诗》《王贵学别子诗》二篇载《坚瓠补集》,《秦桧日受铁鞭》一篇载《坚瓠秘集》,《孝道明王》《陈学究》二篇载《坚瓠余集》。按《孑庵杂録》疑当为宗岗所著单行本。

又有《坚瓠九集》《序言》(载清四雪草堂刊本该集卷首),《戒角篇》(载《坚瓠集》十集卷一),《猫弹鼠文》(载《坚瓠补集》卷一),《雉园公戊辰朱卷并遗嘱手迹合装册题跋》(载清抄本《娄关蒋氏本支録》中册),《题金豫音小像》(载清刊本《金氏重修家谱》卷七),《天干地支谜》四则(载《坚瓠续集》卷一)。

(三)诗词:《庚申元旦宜振堂介五十寿》七律二首(载清刊本《金氏重修家谱》卷八),《西江月·咏鲞鹤》(载《坚瓠补集》卷二),《西江月·咏茧鹤》(载《坚瓠补集》卷二),《临江仙·自叹》(载《坚瓠补集》卷五),《白苹香》(载《坚瓠补集》卷六),《美女灯谜》(载《坚瓠补集》卷四)。

《坚瓠集》

以上著述中的某些文字,如祝寿诗赞之类却被加载名家族谱等书,说明毛宗岗之作受到时人的重视。

2

毛宗岗评改《三国志演义》(下略称毛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四大奇书第一种》乃是其最早之刊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小说类加以着録。

中国国家图书馆(下略称国图)所藏本,六十卷一百二十回,半叶八行二十四字,四周单边。存封面、序、凡例、总目、人物图、读三国志法。是书诸回首叶或末叶的板心下方,刻有“醉耕堂/藏板”五字或“醉耕堂”三字,乃为金陵书坊醉耕堂刊行[二],故可称之清醉耕堂刊本。

这部刊本与后来广泛通行之诸毛评本相比较,有几点很可值得注意之处。

第一,此书的刊行是毛宗岗本人还在世之时,为最早的刊本。卷首有李渔(一六一一—一六八〇)序,末题:“康熙岁次己未十有二月,李渔笠翁氏题于吴山之层园”。“康熙岁次己未”,即清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

这部清康熙十八年序刊本问世之时,毛宗岗四十八岁,而他三十年后纔离世,是为其生前刊出的重要著作且自当十分关切。

而后来通行的毛评本却将李渔原序稍加修改而称作“金圣叹”序,末题“时顺治岁次甲申嘉平朔日,金人瑞圣叹氏题”。按“顺治岁次甲申嘉平朔日”,即清顺治元年农历十二月初一(一六四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金圣叹批点绣像第一才子书》

这一年还是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崇祯帝自缢死,九月清顺治帝自沈阳至北京,然而五月间明福王朱由崧已在南京即帝位而建立南明王朝(定明年年号为弘光);次年五月清兵下南京后,贝勒博洛乃奉命率师“徇苏州、松江、嘉兴等地,至杭州”(周沆稿本《满洲编年纪要》)。在清兵占领南京以前,苏州等南明统治区正继续奉行明朝正朔而不可能使用清之年号。

可见,题清“顺治岁次甲申”的所谓“金圣叹序”,仅就撰写时间这一点而言,也不难看出其伪造的马脚。再说毛宗岗此年纔十三岁,怎么便已能批改“三国”出书呢!

第二,书名是“四大奇书第一种”而不作“第一才子书”。清醉耕堂刊本各卷端与卷首总目俱题“四大奇书第一种”(板心亦俱如此),封面作“古本三国志”(右上)“四大奇书/第一种”(大字两行)。这纔是毛宗岗还在世时的书名。按先前明冯梦龙(一五七四—一六四六)已有称许小说《三国》《水浒》《西游》与《金瓶梅》为“四大奇书”之说,其后李渔承之而亦以毛评本为“四大奇书第一种”(见李渔《四大奇书第一种序》)。可见,毛评本的原书名为“四大奇书第一种”无疑。

《〈三国志演义〉史话》,陈翔华著,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年6月版。

在《三国志演义》刊行史上,最早称“第一才子书”的是李渔自成之评阅本。李渔在为毛评本《四大奇书第一种》作序之后不久,草率而成新评本,其两衡堂刊本封面题名:“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这是刊本书名正式称“第一才子书”之始。

李氏评阅本尽管以插图精美著称,但是其文本及批评文字并无特色,甚逊于毛评本。于是,后人便将“第一才子书”之书名取自李氏而冠于毛评本。

有清一代,毛评本始见之原书名为“四大奇书第一种”,毛氏身后却曾在同一刊本上并存“四大奇书第一种”与“第一才子书”两个书名,到最后则只题“第一才子书”而其原名反为人们所罕知了。

第三,主撰及撰述参与者。清醉耕堂刊本署名涉及毛宗岗、杭永年、毛纶三人。先说卷端所题“茂苑毛宗岗序始氏评吴门杭永年资能氏评定”(杭永年“评定”,或偶作“校评”“评选”)。

从题署方面来看,毛宗岗无疑是此书的第一作者或主撰人,而杭永年也当曾在成书或刊板过程中参与其事,或做过某些批评文字的酌选和校定工作。果真如此的话,这部书仍然无妨称之“毛评本”。再说封面上栏和总目次行又题“声山别集”四字。

毛纶在清康熙初年所评《琵琶记》成书之际,曾自谓“前岁得读其原本(即指罗贯中《通俗三国志》)”,爰以批评,“且许儿辈亦得参附末论共赞其成”,但是“忽遭背师之徒欲窃冒此书为己有”(毛纶《第七才子书琵琶记·总论》)。

后来,毛宗岗秉承乃父遗愿,在以往批评基础上重新对《三国志演义》进行整理与评点而成新着《四大奇书第一种》。宗岗既承父愿,此书中亦当存乃父某些学术成果,故出书时便在封面与总目处加署“声山别集”。

《醉耕堂刊毛宗岗评本三国志演义》

至于身处杭州的李渔听其婿沈因伯自金陵来“索序”,乃以是书为“声山所评”,实因未及详察其间曾遭人“窃”据而后毛宗岗又重新撰作之故也。但到康熙三十五年(一六九六),曲江廖燕(一六四四—一七〇五)游吴门而撰《金圣叹先生传》,说:“先生没,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安、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着,至今学者称焉。”(见清抄本《二十七松堂集》卷十四。按“没”当作“殁”,“而安”当作“而庵”即徐増)

文学家廖燕在这里指出:效法金圣叹“评书”者有毛宗岗诸人为“最着”,而宗岗排名又居于位首(按廖燕排名非据年辈,如排第二的徐而庵却比宗岗大二十一岁);宗岗之“所评”书名是文虽未直接说出,其实乃众所周知,就是指十多年前刊行而一直风传于世的《四大奇书第一种》。

廖燕在苏州进行访问和实地考察的结果,与先前李渔“声山所评”的说法不同,这部“长洲毛序始”之“所评书”《四大奇书第一种》不仅得到当地学术界的普遍承认,而且还为“学者称焉”。尽管毛宗岗曾经得益于乃父,但是他的主撰地位是不容动摇的。

《二十七松堂集》

后来随着是书之名被偷换为《第一才子书》,所题署的参与者名録也有所异同。今取拙藏清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常熟珍艺堂重刊本《第一才子书》(下称清珍艺堂刊本)为例,以之与清醉耕堂刊本相比较。可以看到:

其一,清珍艺堂刊本《第一才子书》虽然保留了醉耕堂刊本原题署参与者的三人名録,但是其中毛声山、杭永年名字出现的频率很低(只在总目端题上显示“声山别集”“吴门杭永年资能氏定”各一次,而醉耕堂刊本题“声山别集”还见于封面共计二次,署“杭永年”“评定”字样还见于各卷端共达六十一次)。

此二人之名虽保留,但予以弱化的处理。至于“茂苑毛宗岗序始氏评”在珍艺堂刊本中凡见六十一次(在总目次行及各卷端),与醉耕堂刊本出现之数相等。仅从两种刊本的题署来看,毛宗岗在这部批评著述中具有的地位一直很突出。

其二,最重要的区别还在是否存有“圣叹外书”的题署。醉耕堂刊本不见“圣叹外书”四字,而珍艺堂刊本同其他《第一才子书》一样,除伪造首序作者为“金人瑞圣叹氏”外,还在总目次行上方和各卷端俱题“圣叹外书”。

其实金圣叹既对《三国志演义》评价非常低,并没有也不会将之列入“才子书”(参见拙作《毛宗岗的生平与〈三国志演义〉毛评本的金圣叹序问题》),尽管他与毛宗岗有过交往,宗岗也师法过金批《水浒》,但是金氏并不是这部书的参与者。“圣叹外书”云云,实乃后人的伪托。

《三国志演义古版丛刊五种》

综前所见,最早的毛氏评改本《三国志演义》,是毛宗岗本人还在世时的清康熙十八年序刊本。这部由金陵醉耕堂刊刻的原本书名为《四大奇书第一种》,主撰者毛宗岗。宗岗评改《三国志演义》乃秉承其父毛纶(声山)之遗愿,所著述间亦当存有乃父的学术成果。吴门杭永年也曾参与其事。

但是,金圣叹并没有参与毛评本的工作,至于所谓“第一才子书”的书名以及“金圣叹题”序、署“圣叹外书”等等俱系后来的伪托。

3

对于小说《三国志演义》,毛宗岗所进行的主要工作有两个方面:改定文本和加以评说。

在文本的整理和修改上,毛氏尤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