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这部巨著,肯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超级IP,只要是中国人,谁不知道唐玄奘、孙悟空的大名。现在每年借《西游记》大名,在院线上、网络上粉墨登场的影片,也不知道有多少。背靠大树好乘凉,是自古就被验证了的道理。《西游记》之伟大,从其诞生之时起就已被当时人证明,早在明朝中后期,就有人蹭《西游记》的名声,来兜售自己的一些档次有差距的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代出版史上有名的《四游记》。
《四游记》即《东游记》、《西游记传》、《南游记》、《北游记》,最早出现于明代万历年间,为福建书商余象斗刊刻的四本神魔小说的合称。其中的《西游记传》故事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讲述玄奘师徒西天取经的《西游记》,但其署名为杨致和编,共四卷四十一回。杨致和的生平不明,只大概知道是嘉靖年间的人。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各地书商纷纷刊行,但刊刻版本却不统一,字数最多的世德堂本多达62万字,对于识字量有限的明朝人来说,读起来好像有些痛苦。很多书商为了让自己的书卖得快,擅自删削文字,缩减篇幅,像余象斗收录在《四游记》中的《西游记传》就被砍到只剩7万多字,原有的文字魅力荡然无存。虽然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故事俱在,但语言都十分简略,绝大部分情节只用一段几百字的话就带过了,没有任何深入描写。甚至吴承恩版中最为浓墨重彩渲染的“狮驼国”一章,杨版中只有不到字:
“师徒又行,已到狮驼国。原来此国君臣被三个妖魔吃了,占坐此国。他师徒不知,进城去改换关文,被魔王一齐绑倒,吩咐小妖蒸熟来吃。行者使一个缩身法子走脱,去西方拜见佛祖,详说师父被难。如来闻言,领文殊、普贤同至狮驼国收妖,先令行者引战。行者挺棒进城,那三妖合力杀出,被文殊、普贤念动咒语,收了青狮、白象,各跨坐下。如来收了大鹏金翅鹊。三妖既除,佛归西天。”
这样清汤寡水的文字让书里的孙悟空看起来一点都不厉害……
至于这个版本和吴版的关系,现在也还存在争议,到底是吴版根据杨版扩写而来,还是杨版是吴版大加删削的产品,鲁迅支持前者,郑振铎支持后者,历史的真相还需要等待更多资料被发掘和进一步研究。甚至还有可能连杨致和这个名字都是假托的,这个版本就是余象斗自己删改的也说不定。因为不光是《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他也都动过刀,比如《水浒传》回本中的征田虎、王庆故事,就是最先出现在余象斗刊刻的《水浒志传评林》里的。
余象斗知道《西游记》好卖,除了大量刊刻《西游记传》之外,还找来其他人写的神魔小说套上类似的名字一起卖。比如《东游记》就是明朝吴元泰写的《上洞八仙传》,讲的是道教中李铁拐、吕洞宾等八位仙人如何修道的事,但结构粗疏,内容乏味,甚至写出钟离权和吕洞宾斗气,吕洞宾助辽国萧太后布天门阵,钟离权助杨家将破阵这样大量搬运《杨家府演义》文字的灌水段落。“八仙”故事始于元杂剧,定型于此书,著名的“八仙过海”故事也来源于此,不过书中只有91字:
“铁拐即以铁拐投水中,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钟离以拂尘投水中而渡。果老以纸驴投水中而渡。洞宾以箫管投水中而渡。湘子以花篮投水中而渡。仙姑以竹罩投水中而渡。采和以拍板投水中而渡。国舅以玉版投水中而渡。”
看上去也不像什么用了心的描写,“八仙过海”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流行的神话故事,还得感谢后代人不断地加码再创作。
《东游记》虽然不是一部成熟完善的作品,但至少还有典故流传。另外两部同属《四游记》的《南游记》和《北游记》,则几乎就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故事,因为这两部是余象斗自己写的。
《南游记》又名《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南游华光传》、《华光大帝传》,华光天王、华光大帝又叫马王爷,是民间信仰中的火神,俗语“马王爷三只眼”说的就是这位神仙。《南游记》也很短,不到7万字,内容主要是华光天王闹天宫,下地府救母,与孙悟空结拜,皈依佛道成神。很多内容是从《西游记》、《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中摘抄的,比如华光名叫灵耀,得名于他左手掌上有一‘灵’字,右手掌上有一‘耀’字,这是照搬哪吒的得名原因而来,但哪吒是梵文音译,其字形类似掌纹,“灵耀”又没有梵文,因此十分生硬。在《水浒志传评林》里,也有华光,甚至将华光出身的“马耳山”和他第一个降服的妖王“毒火鬼王”直接搬入文中,这看起来就未免太过随意。
《北游记》讲的是道教神祗真武大帝降妖除魔,终成正道的故事。其内容本质上和《西、南游记》没有区别,都是说真武祖师每到一个地方,遇到一个妖怪,就把它收服的故事,每一章的结构都差不多。其中又收了一遍华光天王。余象斗对火神爷还真是偏爱……
因为余象斗的笔力不济,《南、北游记》作为滥竽充数之作,很快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现在整理出的文本,最多作为古代神魔小说文献学资料权作参考。至于余象斗本人,说他是出版业巨子也行,说他是个文抄公也行,估计他要是生活在今天,也会成为某些蹭热点的出版社的座上宾吧。
本文由异色阳光故事会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