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擒方腊的不世功勋,怎么就落到了梁山好汉

上小学的侄子,平日里最崇拜武松,说起武松打虎来眉飞色舞,前一段来家里,非要我给他讲讲武松擒方腊的故事。这可真难住我了,就算是说武松一次打死两只老虎我都信,但是生擒方腊可真不是武松干的,电视剧可把我们骗惨了。

方腊

《水浒传》中,方腊是终极大boss,一路呼风唤雨,快意恩仇的梁山好汉们,却纷纷倒在了征讨方腊的征程中,让人扼腕叹息。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然对梁山好汉造成了严重杀伤,但是方腊也没好到哪里去,最终还是被活捉,本人也被押解京师处决。

那么悍勇的方腊是被谁捉了呢?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鲁智深。这个说法源自《水浒传》,整个过程波澜不惊。在清溪之战中,宋军烧毁了帮源洞中的亭台楼阁,但却遍寻不到贼首方腊。无奈之下宋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传令众将自行寻找,只要捉到人就重重有赏。

一场泼天富贵,谁也没想到居然被一个最不把富贵当回事的人得了。方腊换下华服逃进密林,又累又饿下看到一个草屋,想进去找点吃的果腹,没想到刚进屋子,迎面撞见一个胖大和尚,被一禅杖打倒在地。

这胖和尚就是鲁智深。

第二种说法是武松。这也是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年和年两版水浒传都予以采用。

据说方腊逃跑后,武松眼疾手快,来不及招呼同伴,仗着武艺高强,单枪匹马追了上去。

方腊一伙看到武松只有一人,于是起了杀心,转身不退反进,想要反杀武松。武松虽然武艺高强但是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斗了片刻,左臂忽被砍断,险些晕倒在地。

方腊狞笑一声,正要招呼同伴砍了武松,就在武松命悬一线之际,忽然一阵阴风袭来,吹的他头晕目眩,茫然不知所措。正在此时,张横怕武松有失,已经带人赶到。

看到来了援军,武松精神大振,死死按住方腊捆个结实,带回阵中。

这个说法一波三折,还带点玄幻色彩,也难怪大家喜欢,不过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方腊根本就不是被梁山众人所擒,而是被宋朝正规军捉到,捉他的这个人,更是大名鼎鼎,乃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

这倒不是我猜的,而是皇帝自己说的。

韩世忠自幼身材伟岸,勇力过人,属于那种单挑从来没输过的猛人。宣和二年,南方的方腊起义愈演愈烈,无奈之下朝廷只好调西军前去平叛。韩世忠则跟着上司辛兴宗一同来到了江南。

别看《水浒传》中方腊那么猛,在北宋最精锐的西路军面前,根本毫无还手之力,很快就被击溃,方腊本人也钻在树林中不敢出来。

韩世忠艺高人胆大,一人持长枪钻入林中,搜寻方腊的踪迹。路遇一个老妇人,在老妇人的指点下,韩世忠找到了方腊藏身的洞穴。他单挑方腊贴身八大护卫,并成功将方腊生擒。

韩世忠很开心,这可是不世战功啊,少说也能连升三级。谁曾想,路上碰到了追踪而来的上司辛兴宗。辛兴宗见到这等肥肉怎肯放过,二话不说就将方腊带走献给朝廷,将这场功劳据为己有。

韩世忠

所以宋史中这样记载:庚寅,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擒方腊于青溪。

那么皇帝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别帅杨惟忠返回后将事情经过禀明,真相才大白天下。

可是当时这种上级抢功的事情太多了,再加上韩世忠当时只是个中下级小军官,自然也没人帮他出头,这件事就不了了之。

闷闷不乐的韩世忠参加了庆功宴,他的遭遇引起了一位美貌舞女的同情,这名美女就是梁红玉。就这样,韩世忠因祸得福,抱得美人归,也算是一段佳话。

后来的韩世忠,在对金作战中战功赫赫,同岳飞等人被尊为“中兴四将”。可惜却遭到了秦侩的嫉妒,被剥夺兵权赋闲在家。年,一代名将含恨而终,葬于苏州灵岩山麓。

可惜当时还是秦侩当政,他阻止了宋高宗前往吊唁,一直到26年后,一心抗金的宋孝宗登基,才为韩世忠正了名,追封他为蕲王,并为其立碑。

这座碑赫赫有名,因为碑宽3米,高10余米,上书字,由当时的礼部尚书赵雄所作,被称为万字碑,是中国文字最多的墓碑,也被称作“中国第一碑”。

万字碑

碑文上洋洋洒洒记录了韩世忠的一生,其中就有生擒方腊,并被辛兴宗抢功的经过。宋孝宗用这种方式,向这位曾有大功与国家的名将表达了敬意。

那么为何民间要将其演绎为梁山好汉生擒方腊呢?其实只是一种艺术的升华,毕竟征讨方腊时好汉们损失惨重,最后功劳还是官兵的,这让众英雄的脸往哪里放呢?

也正因此,韩世忠的功劳又被梁山好汉们“抢”了一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3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