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影视剧作中,常见梁山好汉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镜头,这就不得不提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俗话说:无酒不成席,离开了酒水,即便有美味佳肴,也谈不上席,可见酒水在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水浒》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所以能成为名著,不仅因为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语言文字,还有厚重的饮食文化。《水浒》中的细节描写极为成功,比如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林教头风雪神庙等情节。而在精彩的打斗中,酒肉始终贯穿其中,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鲁智深本为提辖,为拯救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郑屠,吃上官司,被官府通缉,被迫削发为僧,出家五台山。在五台山期间,多次贪杯误事,无法立足,随后又去大相国寺看管菜园。一天,鲁智深和一帮泼皮在园内喝酒。树上的乌鸦不停地叫,叫声搅扰了鲁智深喝酒的兴致。众人登梯驱赶乌鸦,无奈大树太高,无法赶走乌鸦。而鲁智深在酒的作用下,凭借天生神力,活生生的将树连根拔起。
在瓦罐寺一集中,鲁智深恶斗一道一僧,却因体能不佳而无法取胜,而造成体能不佳的原因竟是饥饿。他送择了临阵脱逃,在林中转悠,偶遇史进。吃了史进递给的牛肉和烧饼之后,鲁智深战力大增。重返瓦罐寺后,两人合力击毙了一道一僧。
而在武松打虎一集中,有著名的三碗不过岗,即喝了三碗后不得再喝。一般人喝了三碗后会醉酒,可武松偏偏不信邪,一再讨要酒喝,前后喝了十八碗。无论店家怎么挽留,武松坚持过岗。行至丛林深处,武松正欲昏睡,窜出一只吊晴白额大虫。武松同大虫展开殊死搏斗,打了五六十拳,终于干掉大虫,而武松的手脚已酥软。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本店应有尽有。本店有上等好酒,蒸的包子那是一个香,作者短短数笔,向我们集中展示一个店小二的形象。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酒肉的功效再次被发挥到极致。破败的神庙中,林冲边吃牛肉边饮酒,突见外面火光冲天,原来陆虞侯带着管营和差拨一帮人,欲将草料场中的林冲烧死。所幸大雪压垮了草厅,林冲得以侥幸逃脱。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怒不可遏的林冲斩杀了陆虞侯等人,最终被逼上梁山。
杨雄、时迁和石秀三人路过祝家庄时,腹中肌渴,欲借祝家庄客栈食宿,怎奈无酒肉。时迁便盯上了祝家庄的报晓鸡,将报晓鸡宰杀下酒,由此引发三人与祝家庄的一场恶战。
《水浒》中描写最多的是打斗,其次是餐饮。无论是智取生辰纲、火烧瓦罐寺还是三打祝家庄,除了打斗场面,就是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作者表面上写吃吃喝喝,实则介绍中国古代浓郁的餐饮文化。
《水浒》触及北宋末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服饰等多个层面,尤其推介了大量的餐饮文化,有极高的社会性、文学性和艺术性,故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