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如果说鲁达的达为通达,那么武松

水浒英雄解——鲁达与武松名字之谜

自古说人如其名,鲁达与武松,人与名相符吗?两人的名字有什么秘密呢?

鲁达名达,达为通达,鲁达心性通达。

武松名松,松叶如针,武松心思缜密。

下面我们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分两头,分头道来。

鲁达心无挂碍,心性通达

心无挂碍,是佛教用语,出自《心经》,指的是内心纯净通透,没有任何牵绊。

如《水浒》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长老道:“你看我面,快去睡了,明日却说。”鲁智深道:“俺不看长老面,洒家直打死你那几个秃驴。”

鲁达喝醉酒大闹五台山,要打死“那几个秃驴”,却不知自己也是“秃驴”,骂别人,却连自己和长老也骂了,可见自己是不是“秃驴”,鲁达根本不放在心上。“秃驴”看似莽撞人的莽撞话,实为通达人之通达语。如果“秃驴”之事引人发笑,但下面一事,却让人不禁大悲。

再如《水浒》第一百一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鲁智深看了,从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寺内众僧答道:

鲁达做了一辈子和尚,居然不知道“圆寂”是何意,鲁达知道了“圆寂”是何意后,居然是“笑道”。读来不胜之悲。“得和失”还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烦心事,却不知“生和死”只是智深的身外事。什么得失难量,什么生死相忘,鲁达通达如此,无须放下屠刀,自是一尊真佛。

武松心思缜密,心细如发。

如果说鲁达是一粗人,那么武松就是一细人,梁山好汉中若论心思之缜密,武松可称第一。

潘金莲一段故事众所周知,不再赘述。武松办差回家,得知武大郎死讯,再看潘金莲的种种做派,邻居的各色表现,武松强压下满腔的怒火和仇恨,仔细打探到事情的前因后果,再不动声色的将人证物证收集齐备,心思细腻,洞若观火之后,方才发难,了解此事,大快人心。我们要知道,报仇事大,伸冤更大,报仇简单,伸冤艰难,能做成此事者,舍武二其谁。

再如《水浒》第二十七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武松道:“我是斩头沥血的人,何肯戏弄良人?我见阿嫂瞧得我包裹紧,先疑忌了,因此特地说些风话,漏你下手。那碗酒我已泼了,假做中毒。你果然来提我,一时拿住。甚是冲撞了嫂子,休怪!”

要知道十字坡上,母夜叉放倒了无数的好汉,就连鲁达也差点死在这,可是武松仅凭母夜叉的一个眼神就看出了破绽,立刻又想到办法,故作中毒,反客为主,可见其心细如发,明见秋毫。

鲁达自称洒家,洒家乃洒脱之人,鲁达的通达,是万事不萦于心的通达;

武松自称老爷,老爷乃掌控之主,武松的缜密,是一切尽在掌握的缜密。

鲁达通达,武松缜密,这是鲁达与武松名字的第一重意思,那么鲁达和武松名字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意义呢?我们下回分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