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水浒中的同与异灿烂海滩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水浒》的作者可以说是写同中见异方面的高手,书中相同的情节特多,比如,两个杀嫂,动因、方法、目的都不同;三个打虎又各个相异;三个淫妇同是偷人,性格、做法又有差异;两个跳楼都为救人,都是舍生忘死,义胆包天,而石秀是危中不乱,有勇有谋,李逵是鲁莽蛮干,缺乏计谋;都是林中救人,情境又似相识,鲁智深大闹野猪林,表现出他那“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的性格,而燕青放冷箭救主,意在表现燕青对主人的耿耿忠心。就是一母所生的阮氏三雄,他们都是渔民,都穷得叮当响,又都结交江湖好汉,又都武艺超群,然而他们性格上又有差异:阮小二成熟老练、镇静沉着,阮小五精明果敢、干脆利落,阮小七又心直口快、莽撞大胆。

《水浒》里的粗鲁汉特多,动不动就舞枪弄棒,杀人放火。但细读之,他们的确又有不同,“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狂气,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绊,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这里,鲁智深和李逵似乎又很相近,但也有差别,比如《水浒》第三回和第三十九回,都写了他们在酒楼饮酒,与知己谈得正兴浓时,都被妇女所干扰,这两个粗鲁汉表现就不一样.鲁智深是粗中有细,李逵则是不问青红皂白,蛮。对同一件事的不同处理,虽然都是粗鲁汉,鲁智深就是鲁智深,李逵就是李逵,谁都易分清,难混同。

又比如打虎,武松打虎与李逵全然不同。武松打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体现了他那豪杰不受羁绊的英雄气概。武松他不是猎户,没有非要打虎的义务,武松是路人,只是路过而已,迟早过冈也无所谓。但武松毕竟是条汉子,是个英雄,又是个敢硬碰硬的人,又喜欢逞强,又好胜,又不信邪,你越说有虎,他越发好奇。等他上得冈来,发现山神庙前的榜文时,不由不信,山上有虎,是前进还是后退,思想斗争片刻,最终以自己是条好汉,后退就要让人耻笑,最后选择了前进,便演绎了打虎一场好戏。这前前后后写得曲折、精细,符合此景此情,符合人物的性格。

李逵杀虎,是不知山有虎,才粗心大意将老母亲一人留在荒山野岭,自己为娘去找水去了。待他找水回来,不见了老娘,只发现地上的鲜血,等寻到洞口发现两只小老虎在舐着一条人腿,按他自己的话说“千辛万苦把老娘背到这里,却把来了你吃了”。别看李逵是个粗人,野蛮得很,他却是个孝子,上梁山后自己过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生活,立即想到要将老娘接来享福,好不容易快背到梁山了,老娘却让老虎吃了,他岂肯罢休,他哪管得上老虎的凶猛,他不会去想人虎相斗的后果,一定要杀死老虎,为老娘报仇,是他的目的。他的蛮劲就在这里,四只老虎哪有不死之理。两个杀虎,一个杀得仔细,一个杀得简单;一个突出打虎前后的心理变化,一个写杀虎的气势,两个粗鲁人,干出了不同情景的事,各有特色。

《水浒》中这种性格、情节相同的地方很多,然而作者却写出两样文字来,达到突出人物个性差异的特色,作者“故意把题目犯了,却有本事出落得无一点一画相借,以为快活也,真是浑身都是方法”(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真是妙在同中见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