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圣叹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我们翻看历史可以得知,下面请跟随小编的分析来看看。
一、金圣叹个人简介
金圣叹(年4月17日—年8月7日),名采,字若采。一说原姓张,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
他乩降才女叶小鸾,写下动人篇章,成为江南士人佳话,亦为曹雪芹构思和创作《红楼梦》的素材之一。金圣叹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提出“六才子书”之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受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金圣叹之死
金圣叹以叛逆罪判处斩首而死。因文学批评而出名,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
顺治十八年(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亏空常平仓的漕粮,激起苏州士人愤怒。三月初,金圣叹与一百多个士人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借机发泄积愤,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治上呈状纸,控诉任维初,要求罢免其职。
朱国治下令逮捕其中十一人,并为任维初遮瞒回护,上报京城诸生倡乱抗税,并惊动先帝之灵。清朝有意威慑江南士族,再逮捕金圣叹等七名士人,在江宁会审,严刑拷问,后以叛逆罪判处斩首,于七月十三日行刑,是为哭庙案。
金圣叹在批点完《水浒传》、《西厢记》三年后,因冒犯皇帝受哭庙案牵连被朝廷处以极刑。在刑场上,他泰然自若,并向监斩官索酒畅饮,饮罢大笑,说:“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
他对清统治者极为不满,因对长洲知县搜刮民财、盗卖库粮不满,顺治十七年(年)与诸生聚合孔庙行哭以示抗议,乘机向巡抚朱国治控告,反遭蒙冤入狱,终以“哭庙”案被斩杀于南京。墓葬于藏书五峰山下博士坞。有《沉吟楼诗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