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典小说民族艺术风格的代表,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它通过对北宋末年宋江等36人起义的描述艺术的概括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人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失败的全过程。
其中的宋江、鲁智深、林冲、武松......等等梁山好汉,在人民中流传几百年,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更是无数次登上大小银幕,塑造出了无数好汉的形象。
但是,元末明初问世的《水浒传》是在以往长期流传的宋江起义的民间故事、说话艺人的“水浒故事”话本好元代《水浒》杂剧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成果,因而,从民间口头流传到文人的加工创作就是一个相当慢长期有复杂的过程,这一工作的完成者是谁,就成了一个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
比较流程的说法是,《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迄今为止,所有版本的《水浒传》基本上都有施耐庵的名字,但是也有人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
因为,据考证,罗贯中所做的《三遂平妖传》的21篇赞词中,有13篇被插到了《水浒传》中,着足以证明两束的作者为同一个人,即罗贯中。还有人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作的。根据是:一、《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题为“施耐庵撰,罗贯中编次”;二、天都外臣作序的《水浒传》题署“施耐庵集传,罗贯中篡修”。前者是《水浒传》的祖本,后者是如今能见到的最早的《水浒传》的版本。二者都很有权威性。
也有人认为《水浒传》作者是郭勋,并有两条理由。
一是郭勋的百回本《水浒传》应是《水浒传》的最早版本,现在可能见到的最早谈到的额《水浒传》地文献出现在明嘉靖年间,此时距明初已经一百多年,所以《水浒传》不会出现于元末明初。
二是经考证,《水浒传》里不少地名都是明朝的建制,这是元末明初之人不可能写出来的,而施耐庵是元末人,所以,他不是《水浒传》地作者。除此之外,还有人换衣施耐庵的真伪问题,因为有考证称,明代嘉靖时期还没有公开在小说卷首署上作者真名的惯例,所以,《水浒传》上作者署名施耐庵也许不是真实姓名,或许是为了逃避文字狱的迫害而造的伪名。
时至今日,这些观点依旧各执己见,达不成一致。另外,《水浒传》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一百一十五回等不同的版本,还有繁本和简本连个系统。有人认为。《水浒传》是先有繁本后有简本,还有人认为,先有简本后有繁本。
围绕《水浒传》的作者及版本问题的争论仍在进行着。对众多《水浒》迷来说,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