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纹龙史进的历史原型与宋江并肩作战,一度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www.yushiels.com/npxbb/npxlf/
《水浒传》中的九纹龙史进这个角色之所以家喻户晓,并非因为他的武艺高强,而是因为他是书中出现的首位梁山好汉。不过,史进这个人物在小说当中却高开低走,拜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为师,武艺提高了不少,但败家的臭毛病却始终没有改变,不仅活活气死了母亲,又因勾结贼寇而令史家村毁之一炬。此后,史进上了梁山,性格逐渐成熟起来,屡立战功,最终战死沙场。史进这个人物有没有历史原型呢?这个问题自《水浒传》流传后便成了学者们研究的一个课题。经过分析和研究后,学者们得出一个结论,史进这个艺术形象的确有个历史原型。不过,这个原型的名字并不叫史进,而是名叫史斌。关于史斌这一历史人物的事迹,出现在三部史料当中,最早的一部是南宋史学家徐梦莘所撰的《三朝北盟会编》。与徐梦莘同时代的南宋史学家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也有关于三段史斌事迹的记载。元人脱脱所撰的《宋史》当中,亦有史斌的零星记载。现结合相关史料,对史斌的事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史斌,两宋之交的叛军首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史)斌本宋江之党。”这样就意味着在史斌原本就是宋江作乱时的三十六人之一,并曾与宋江并肩作战,多次击败宋军。那么,在宋江被朝廷招安后,史斌的下落又是如何的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建炎元年七月,是月,贼史斌据兴州,僭号称帝。斌本宋江之党,至是作乱,守臣向子宠望风逃去。先是子宠在州,设关隘甚备,陕西士民避难入蜀者,皆为子宠所扼,流离困饿,死于关隘之下者,不可胜计。斌未入境,子宠弃城先遁。”从这段记载得知,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后,史斌也随之投降,但在建炎元年(公元年)七月再度反叛,在兴州称帝,并向兴州宋军发动进攻。《宋史高宗纪》载:“斌遂自武兴谋入蜀,成都府利州路兵马钤辖卢法原先与本路提点刑狱邵伯温共议遣兵扼剑门拒之,斌乃去,蜀赖以安。”这也就是说在起兵作乱后,史斌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势力范围扩张至陕西和四川一带。那么。史斌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与《三朝北盟会编》的记载稍有不同。前者的记载是这样:“会叛贼史斌侵兴元,不克,引兵还。忠义兵统领张宗谔诱斌至长安而散其众,欲徐图之。端遣玠袭击斌,斌走鸣犊镇,为玠所擒,端自袭张宗谔杀之,收复长安,以斌凌迟处斩。”从这段记载来看,史斌在鸣犊镇被吴玠生擒,后来遭长安被凌迟处死。而《三朝北盟会编》的记载则是这样:“建炎二年十一月,泾原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吴玠袭叛贼史斌,斩之。”从这段记载来看,史斌是在与吴玠的战斗中阵亡,而并非被凌迟处死。那么,学者是如何推断出这位曾经宋江并肩作战、后来还建号称帝的史斌就是《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的历史原型的呢?主要原因有三条。首先,历史上的史斌原本就是宋江三十六人当中唯一一个留下姓名之人,而在《水浒传》的梁山好汉当中也出现了一位姓史的形象,显然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其次,历史上的史斌的籍贯是关中一带,而小说中的史进籍贯为华阴,也属于关中,在地域上非常吻合。其三,历史上的史斌曾建号称帝,而小说中的史进虽然没有这个能耐,但肩臂胸膛却绣了九条龙,这也暗示了史斌与史进的联系。参考书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宋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9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