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樵倒放电影VS身临其境理解之同情目光

《宋徽宗》,[美]伊沛霞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即出,页,.00元宋代在历史上积贫积弱的形象,最近十几年得到了很大改观。学术著作、民间网文,每提及此,引用陈寅恪“造极于赵宋之世”的说法,几已成为标准操作。而随着故宫博物院近些年一系列宋画展览、众多普及型宋史著作的出版,以及宋代文人士大夫持久不衰的文学影响与人格魅力,更是在坊间引发了一轮轮宋代文化热。有趣的是,普罗大众对宋代皇帝的认识,却并未因宋代文化、经济地位在大众评价中的提升而水涨船高。尤其是宋徽宗、宋高宗二帝,拜《水浒传》和《说岳全传》等通俗文学所赐,外加北宋灭亡、南宋偏安等铁一般的史实,其昏聩无能的形象、对奸佞宦官的宠信,早已在大众的历史文化记忆中根深蒂固。而在专业学界,虽然对北宋徽宗朝的史实已有比较深入的探讨与认识,但对宋徽宗(乃至蔡京、王黼、童贯)的评价基调,仍然多倾向于负面(如张邦炜)。而伊沛霞(PatriciaBuckleyEbrey)于年出版的《宋徽宗》(EmperorHuizong)一书(中译本将于近期推出),却体现了这位北美历史学家对宋徽宗这一颇为悲剧性的帝王的“理解之同情”。伊沛霞以其细腻生动的笔触、对历史现场的高度还原、以传记写作(而非学术写作)为导向的叙事笔法,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恢弘壮阔,但却倏忽间走向分崩离析的历史画卷。伊沛霞年于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其论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从汉魏直到隋唐的世家大族及其与王朝政治之间的关系,是传统的政治社会史研究课题。而论文出版之后,伊沛霞的研究兴趣从早期帝制中国开始转向宋代,并且趋向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