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一共将,其中有一些人知名度很高,比如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还有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为母亲怒杀四虎的李逵……这都是个性鲜明的形象。这其中有一些人存在感不高,但是他们背后的故事还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将中有一位将领,如果告诉你他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11位你肯定都没有印象,这个人就是扑天雕李应。除了在攻打祝家庄的时候,李应出现过,但是加入梁山大军以后李应的存在感似乎并不高,而且上梁山之前他的武功明明很高,为什么上了梁山却不打仗了呢?
梁山两大富豪说到梁山位好汉,其中能称得上是有钱人的非小旋风柴进莫属。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柴进是一位富豪,柴员外可是妥妥的大财主。梁山大聚义排座次的时候,柴进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而紧随其后的就是扑天雕李应,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李应与小旋风柴进不分上下。
李应在上梁山之前不仅武功高强,同样也是一位大财主。从两人的身份以及梁山的座次就可以看出李应在梁山的地位和实力都不低。排名前十的除了头把交与宋江之外,就是吴用、林冲这种为梁山立下汗马功劳的人。
其实李应存在感不高的原因从他和柴进的处事方式就可以看出来。两个人都是土豪的代表,然而柴进可是妥妥的富二代加官二代,而且柴进这个官二代可不像高衙内这种官二代含的水分大。
柴大官人是后周柴世宗的嫡系嫡孙,柴家还有赵匡胤御赐丹书铁券这样的家庭就造就了柴进做事张扬的性格。柴进结交天下好友,仗义疏财。在柴进没有上梁山之前也帮了梁山好汉不少忙,武松,林冲都与柴进交好。
也正是因为柴进与梁山好汉交往过密才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在高唐州,高廉和殷天锡对柴进下毒手,最后是众梁山好汉将柴进营救出来,而柴进也就此上了梁山。
李应相比起柴进则低调得多。刚开始李应与宋江等梁山好汉保持距离,由于李应也算是半个江湖人士,对于杨雄、石秀伸出了援助之手。杨雄和石秀来投靠自己的时候,李应也是能帮就帮。
从最初对待梁山好汉不同的行为可以看出柴进和李应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处事风格。李应十分谨慎,这一点在宋江第一次攻打祝家庄的时候不能明显看出来。宋江在攻打祝家庄的时候,李应既没有帮梁山好汉也没有帮祝家庄,而是保持中立的立场。
最终祝家庄被梁山好汉攻下,令李应没有料到的是,扈家庄的扈三娘也上了梁山。独龙岗三大家族就剩下李应一家。宋江使计逼李应上了梁山。李应之前的武功很高,那么他上了梁山为什么却不打仗了呢?
掌管钱粮李应上梁山之前处事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是一个既有头脑又情商很高的人。然而李应从某种程度上低估了宋江等人不罢休的性格。宋江用计谋逼迫李应上梁山后,李应也明白里面的弯弯道道。
这个时候,李应和其他被逼上梁山的好汉反应完全不同。李应既没有指责宋江也没有称兄道弟,但是宋江已经明显感觉到李应知道了真相,李应却仍然选择待在梁山。然而无论是之后梁山好汉外出打仗还是征讨方腊,李应都几乎没有怎么参与。
这也是李应非常高明的地方。梁山将中,李应的高情商和清醒的头脑都是很难得的。之前李应借口和时迁的矛盾与祝家庄闹翻,梁山兵马来袭的时候李应就有借口不出兵助祝家庄,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李应遇事冷静并懂得审时度势。
李应知道如果自己帮祝家庄就站在梁山的对立面,自己就没有好日子过。上梁山之后李应识破了宋江的计谋,但是他并没有像卢俊义那样吵闹着下山。因为李应清楚地知道独龙岗上的三大家族一个被灭掉,一个上了梁山,自己最后要不就是被灭掉要不就是上梁山。
纵观梁山将,结局最好的也是李应。李应的武功虽然很高,但是他上梁山之后李应却不打仗,只负责掌管梁山的兵马粮草和财政大权。宋江内心愧对于李应自然也拿理应没有办法。
李应的结局李应身上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懂得进退,做事特别有分寸感。既不会与梁山好汉过分的称兄道弟也不会独来独往。在柴进上梁山之后,李应将自己的高情商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柴进深陷高唐州被众位好汉就到梁山之后,没有等宋江开口李应就主动让出了自己梁山财政部门一把手的位置。李应知道柴进在上梁山之前就与梁山好汉相识已久,李应的这一举动不仅成全了柴进的体面也给了宋江等人台阶下,同时李应本人并没有什么损失。
上面已经说到柴进是官二代加富二代,对于梁山“财政部长”的头衔并不在意。梁山“财长”的位置让给柴进,李应甘当副手,但是实权仍然掌握在自己手里。李应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权利很大,掌管着梁山的银财宝和粮草而为所欲为。
后面梁山好汉无论是在外打仗还是招安以后征辽国,征方腊,李应为梁山兵马提供后勤保障也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大多数时候李应要不就是负责押运粮草要不就是负责筹集钱粮,而李应也将这些工作都完成得很好。
相比起那些在一线冲锋杀敌的高系数任务,李应的这个工作算得上是舒服。最后李应也是梁山好汉中难得有一个善终的结局。在平定方腊之后,梁山好汉大多数死的死,伤的伤,残的残。
一直负责后方工作的李应与其他活下来的好汉一起到东京,李应不仅被封为武节将军,同时还有了官职。从梁山草寇成为了朝廷有编制的公务员,换个角度来看李应实现了自己的人生逆袭。
总结李应任职半年之后却主动向朝廷提出辞官回乡,而朝廷也批准了李应辞官回乡的请求。最终李应带着自己的忠诚的仆人杜兴一起回了独龙岗,此时独龙岗没有了三大家族的风光,还是选择在李家庄过上了归隐田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