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guanyuzhongke年10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学人剪影”栏目整版聚焦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袁世硕,以《袁世硕:知人论世学识丰硕》为题刊发报道,深度报道了袁世硕先生的成长历程和治学经历。袁世硕先生的治学精神,代代传承,鼓舞了大批学子。学人小传袁世硕,年生于山东兖州。文学史家,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年,在山东大学中文系求学期间,师从冯沅君、陆侃如等老一辈著名中国文学史家,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评议组成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出版《孔尚任年谱》《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蒲松龄评传》(与徐仲伟合著)、《文学史学的明清小说研究》《敝帚集》等专著,主编《元曲百科辞典》《中国文学史(四卷本)》(第八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项目,简称“马工程”)、《蒲松龄志》等,整理点校《清诗别裁集》,主持整理出版《王士禛全集》,编辑出版《冯沅君古典文学论文集》《冯沅君创作译文集》(与严蓉仙合编)、《蒲松龄研究集刊》(1—4辑)等。上一次登门拜访袁世硕先生还是年,适逢袁老执教60周年。八年来,已逾九秩之岁的袁老依然保持着对前沿问题的敏锐探索和学术创造,笔耕不辍。令后辈学者感佩的是,袁老的文字时常见诸学术刊物,展现他的新思考与新创见。年,由其弟子孙之梅编辑的《袁世硕文集》出版。这套文集皇皇五卷,贯穿了袁世硕进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一路走来的治学成果集萃。墨绿色的封面庄重雅正,拓印着袁老早年手稿的笔迹,读者打开文集即能循着袁老的学术人生,重温这位古典文学界大家耆儒走过的每一步坚实足迹。忆同学少年之风华年,袁世硕出生于山东兖州。彼时的兖州还叫滋阳,从20世纪20年代的军阀持续混战,到30年代日军入侵占据,这座位于鲁西南的小县城饱受时局动荡之苦,袁世硕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就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度过。出生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不可能幸福,不过,袁世硕总能乐观处之,他说自己走过的人生,“比大多数人来说,是幸运的,而且每一步都水到渠成”。至髫龄之年,他被家中长辈送入私塾开蒙,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龙文鞭影》,一直念到《诗经》。“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尽管已经过去八十多年,儿时背诵的章句,这位耄耋老人依然朗朗上口。幼年时期的古文熏陶,也为袁世硕此后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20世纪初,各地开始兴办公办、民办学校等现代教育,传统私塾日渐式微。眼看着身边不少小伙伴上了“洋学堂”,袁世硕心生羡慕。经过一再坚持和“抗争”,家中长辈最终同意12岁的袁世硕进入当地一所名为“韦园学校”的高小课堂。得偿所愿的袁世硕兴奋异常,学校里教授的丰富课程,更是一下子打开了少年袁世硕求知若渴的心灵。年,他高小毕业,去外地求学又不得不面临增加家庭负担的苦恼。幸运的是,这一年滋阳县兴办了第一所中学,他再次得以顺利在家乡继续学业。中学时的袁世硕酷爱理科,尤其痴迷数学,尽管此后并没有从事这方面研究,但是在袁世硕看来,自己在文学研究中追求逻辑严密和考证严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早年学习数学受到思维规范的训练。及至晚年,袁世硕一直保持着对自然科学新发现新进展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