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潘巧云的悲剧,原因在杨雄的身上

一部《水浒传》,花了相当多的笔墨,描写了两名出轨的女人,潘金莲和潘巧云。这两名女人,从此就被钉在了道德的耻辱柱上,接受世世代代的后人评价和唾骂。但是,在思想开放的现代,不妨站在她们的角度换位思考,难道她们真的天生就是坏女人?梁山好汉都是被逼上梁山的,两名姓潘的女人出轨,难道就没有生活的逼迫吗?潘巧云本该满足生活现状的潘金莲出轨的原因,是因为武大郎丑陋、贫穷、不懂风流,潘金莲被主家羞辱,才嫁给武大郎的,她没有选择权,必然心有不甘。假如她一开始就嫁给武松这样的人物,还会出轨吗?应该不会。她的出轨,其实是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封建礼教的奋起反抗。潘金莲的悲剧,是宋朝时代的世俗偏见和狭隘的思想观念所导致的。但是潘巧云应该没有潘金莲的这些烦恼。杨雄长得一表人才,有正经的工作,拿着官府的俸禄,家里还有房产,屋里还有一个丫环服侍起居,生活状态应该是让人艳羡的。按说,像潘巧云这种死了前夫的二婚女人,能够嫁给杨雄这种条件的老公,应该心满意足,安分守己地过着幸福快乐的小日子,可是,她为什么偏偏和一个和尚出轨呢?莫非脑子进水了?不,她的脑子没有进水,细细揣摩,问题出在她的老公杨雄的身上。杨雄的身体透露出的信息且来看原著里对杨雄形象的描述,“那人生得好表人物,露出蓝靛般一身花绣,两眉入鬓,凤眼朝天,淡黄面皮,细细有几根髭髯。”重点来了,关键词就是“细细有几根髭髯”,也就是胡子不但长得细,还长得少,与美髯公朱仝的大胡子,真是天壤之别。稍微懂点生理卫生常识的人都知道,胡子是男人的第二性征的表现,是雄性激素导致的结果,与人的生理机能有关,生理机能越强,胡须就长得越快。杨雄的胡子能够板着指头数得清,就细细的几根,说明他的身体可能出了状况。光从胡须,还不能足以说明问题,还有一个关键词,“淡黄面皮”。面色发黄,有可能是肝脾的功能不够健全。人的五脏六腑就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某一个内脏长期出现异常,必然影响其它内脏的正常功能。脾脏功能不够健全,必然会影响到肾脏功能不全。这种现象,很有可能是饮酒过度导致的。而且,杨雄的面色发黄应该很严重,导致看起来就像生病了一样,所以他的外号就叫做“病关索”。一个“病”字,就足以说明脸色看起来很不正常。综合以上三点,胡须少、面色发黄、看起来病了,就可以断定,杨雄身体出了状况,这才是导致潘巧云出轨的关键原因。杨雄的真实表现有人会反驳,简直是鬼扯,孙立不也是面皮发黄,外号叫做“病尉迟”吗?他和乐大娘子不是很恩爱吗?但是请注意,原著里对孙立的描述,“淡黄面皮”后面,紧跟着一句“落腮胡须”,胡子不但浓密,还非常茂盛,说明他的生理机能属于正常。也就是说,他的面色发黄,对于肝脾的影响不深,还没有达到影响身体其它器官正常功能的地步。原著里说,杨雄一个月有二十来日在牢里当值,睡在值班室里。牢房里的管理人员肯定很多,大家轮流夜值,杨雄也要不了二十多天,难道宋朝的监狱里也有值班费或者加班奖金,杨雄想多赚点钱,给老婆买高档化妆品?这就说明,杨雄是有意多值班的,在躲着潘巧云,对于夫妻生活方面比较冷淡,看来,他早就实行了双休日的制度。要知道,此时两人结婚才一年多,还没有到审美疲软的时候。正常的人,都是如胶似漆的状态。且看其中的一天,杨雄回家歇宿,是一种什么状况。先是醉醺醺的,骂骂咧咧地睡着了。半夜里醒来,和潘巧云说了许多话,也没有什么温存的动作。而且,潘巧云的一句话,也泄露了杨雄经常醉酒回家。潘巧云说:“你往常酒性好,但吃醉了便睡。”双休日的那几天,本来可以夫妻温存的,却喝得醉醺醺的,回家就睡,把老婆冷落在一边,时间长了,难道潘巧云就不会有想法?只不过她没有选择暗自落泪,独自啜泣,自叹命苦,而是逾越了婚姻和道德的红线,另外寻找了一个突破口。综上所述,杨雄身体状况不大好,没有尽到老公的责任和义务,潘巧云正直青春年少,当然熬不得寂寞,才会出轨,掉进了道德伦理的深渊里,粉身碎骨。所以说,潘巧云的悲惨结局,虽然是她不守妇道造成的,但是杨雄也应该负一部分责任,正所谓事出有因,有因才有果。(作者/焱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