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真正的梁山起义,其实仅有36位好

说到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大家都很熟悉,有的人看过小说,有的人看过翻拍的电视剧。无一例外的是,大家都很喜欢里面的故事情节以及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且随口就能说出其中的故事来。众所周知,《水浒传》的故事背景取自北宋末年。在北宋末年,皇帝热衷于马球玩乐,完全不理朝政,官员朝廷更是腐败,百姓的生活可谓是艰难。在内忧下,外患也接连不断,与北宋朝廷接壤的外敌屡屡侵犯国境。为了换来一时的安宁,朝廷接受了献金求和,百姓因此承受了繁重的赋税。在此年间,可谓是民不聊生,长期受朝廷压迫的百姓纷纷起义。而《水浒传》正是以此为背景所创作出来的。不过,关于《水浒传》故事,许多人并不了解真实历史。北宋时期真正的梁山起义,并不像小说中写的那样有一百零八位,事实上仅有36位好汉,那么他们都是谁?原来,在北宋末年,朝廷内部可谓是一片混乱。忠于享乐的皇帝以马球、骑术等作为官员升迁和重用的判定标准。宋徽宗本人更是极为奢靡风流,在对敌国的态度上,可谓是卑微。因此,各地官员开始加重赋税,百姓生活更是民不聊生,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后来的梁山好汉起义。而这声势浩大的梁山起义,以宋江为首,此外还有其他的领头一共三十六位。他们都是长期受朝廷压迫,又或是在朝中不得志的能人义士。不过,这次起义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而是仅仅在山东一带有所影响。对于宋江一行人的起义,起初朝廷并未重视,直到后来随着起义队伍的不断壮大,才有了平叛事件的发生。据《东都事略》的记载,此次的梁山起义,各义士以宋江为首,还有关胜、吴用等一行人。而这些起义的首领们,多数在社会上具备一定的地位,又或者曾经在朝中为官,只是因为不得朝廷重任,受到朝中的奸臣欺压,才不得已沦为草寇的。而对于朝廷而言,这伙人不过只是一群盗贼,根本不值得一提。实际上,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农民起义的这类历史事件发生并不在少数。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黄巢起义和陈胜吴广起义。当然,梁山起义的性质与历史上多数的农民起义性质并无不同。都是贫苦百姓难以忍受朝廷的压迫,不得不发动农民武装,发展至后面,才形成了一定的队伍,并逐渐有取代朝廷的迹象。对于多数的百姓来说,皇帝究竟是谁,朝代如何更替实际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权者是否能让百姓享有安居乐业的生活。在国家兴亡,百姓都极端痛苦的封建社会里,百姓们真正期许的,从来都不是王权富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