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在梁山被王伦一再羞辱,王伦为了逼林冲下山,要他下山去杀一个人,缴纳投名状。这是严重违背林冲为人准则的事,但林冲竟然答应了。他下山三天,潜伏在树林里,就为了杀一个无辜的人。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林冲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但问题也就在这里,正如前面分析的,杀了陆虞候等三人之后,林冲已经不是原先的林冲了。被逼上梁山之前,他已经被逼变成了一个江湖人,缴纳投名状,只不过是再次予以证明。
但也许是施耐庵实在不忍心把林冲写得太不堪,他和读者一样,都无法接受林冲杀害无辜,所以,他安排了一个人来改变这个结局。
这个人就是杨志。
林冲遇到杨志的两个细节
林冲遇到了杨志。林冲要杀杨志做投名状,杨志要夺回被林冲抢走的那一担金银财物。双方都没有退路——林冲退了,就上不了梁山;杨志退了,就进不了朝廷。两人打了三十余回合,都是为了安身立命。这一段写两个苦命人为安身立命而斗,令人鼻酸。
两个又斗了十数合,正斗到分际,只见山高处叫道:“两位好汉,不要斗了!”林冲听得,蓦地跳出圈子外来。
原来,出声制止的是王伦。你猜谁会先住手?
一定是林冲。因为林冲本来也不愿杀人,所以一听到王伦这么说就赶紧“跳出圈子外”。而杨志绝不可能先住手,因为那一担金银财物还没要回来呢。
这一个细节不能错,错了就不真实了。
电视剧《水浒传》
那能不能写两人同时住手呢?
也不能。因为,如果杨志也住手,就不符合杨志的性格了。杨志是个很倔的人,也是一个绝不认输的人,更是一个绝不吃亏的人,是为了不吃亏宁愿和人搏命的人。在一担金银财物没有讨回来之前住手,那就不是杨志了。
所以,这个细节真的不能错,错了就不是伟大的小说了。
两个人正在打斗,王伦出现,叫住了他们。原来,王伦又有了新的想法——若留林冲,实形容得我们不济,不如我做个人情并留了杨志,与他作敌。
你看这白衣秀才的胸中“谋略”:林冲、杨志二人旗鼓相当,让二人互相争斗,然后自己控制他们。这种想法非常可笑,用心十分险恶。
但不管怎么说,林冲终于留下了。对林冲而言,这算是最好的结局了吧。
小说由此进入第十一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林冲的故事到此暂时落幕,而杨志的故事开始了。
林冲和杨志的命里都有一把刀
电视剧《水浒传》这个章回的回目也很有意思,一边是“林冲落草”,一边是“杨志卖刀”。林冲这边刚刚彻底绝望,不惜交投名状,死心塌地栖身江湖;杨志却刚刚看到了从江湖回归朝廷的希望,不惜收买一担金银财物,处心积虑回归朝廷。一个刚刚被赶出来,一个恰恰要挤进去。
《水浒传》里,林冲的故事接着杨志的故事实在是高明。作者施耐庵已经通过林冲让读者对朝廷死了一次心,但又怕死灰复燃,于是通过杨志,让读者再死心一次,直到万念俱灰。
其实,在劝杨志留在山上时,王伦就拿林冲为例子,告诉杨志官场不是好待的,朝廷不是好进的。林冲身世清白,武功高强,高俅还要陷害他,又如何肯容杨志这样犯过大错的人?但杨志此时一心想重回朝廷,哪里听得人劝。
杨志是大名鼎鼎的杨家将的后人,是五侯杨令公的孙子。杨家祖孙三代抗击辽军,皆是大宋的贤良忠臣。落草不光是断了后路,还玷污祖先的声名,杨志怎么能够轻易落草呢?他一心想的是,用这一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官复原职,用自己一身本事博一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
编辑搜图电视剧《水浒传》
就官场里面的位置而言,林冲是患失,杨志是患得。
他们此刻,在梁山脚下交集,但志向和境遇却不同:林冲要留在山上,但王伦不要;王伦要杨志留在山上,但杨志不留。
可两人真的有大不同吗?不,两人有大相同。哪里相同?
在林冲与杨志的命运里,都有一把刀。
杨志取路,不数日,来到东京。入得城来,寻个客店安歇下……过数日,央人来枢密院打点……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买上告下,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把许多东西都使尽了,方才得申文书……
杨志这一番折腾,需过多少关,多少门?何等烦琐劳累,令人不耐!最后,一担金银财物送光了,用尽了。也是,不耗尽你,哪会罢手?
当时在梁山下,林冲抢去这一担财宝,让小喽啰送上山。后来,王伦又派小喽啰挑着,送下山,还给了杨志。
编辑搜图从梁山强盗那里要回来了,却送给了东京强盗!
梁山的强盗,东京的强盗,哪一方更厉害?梁山强盗,是直接夺走,挑上山去;而东京强盗,则是要你赔着笑脸,赔着小心,一家一家孝敬上去!这种事,对杨志这种人,是何等辛苦啊!
《水浒传》刚刚写了林冲的苦,现在又写杨志的苦。写林冲是一种辛苦,写杨志又是一种辛苦。人生总是各种人领受各种苦。
编辑搜图电视剧《水浒传》·高俅
财物送完了,杨志得到什么了呢?一纸文书,一张表格!填表去吧!表填好了,拿着表,被人引着,去殿帅府见高俅高太尉。
高俅会重新录用他,让他回归朝廷吗?当然不会!高俅“把文书一笔都批倒了,将杨志赶出殿帅府来”。
杨志被赶出来了!满腔的希望和满担的财物一样,最终空空荡荡。那么,无路可走的杨志,接下来怎么办呢?
——本文选自《鲍鹏山给孩子讲水浒传·智取生辰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