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水浒传》讲的是宋徽宗年间的事情。自洪太尉误走了妖魔,将降生人间,在水泊梁山竖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这一百单八将中,有姓吴、李、张、林、王等这种最常见的姓氏,还有些呼延、郁、时、扈等等这些不常见的姓氏。
这么多的姓氏中为什么就缺了“赵”姓?是因为施耐庵忘了写?还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呢?这就要从施耐庵塑造将的形象说起了。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西游记》一样,是属于世代累积的作品,最后由作者整理,而书中的人物形象有的是作者重新塑造而成的,有的是借鉴了前人的经验。
宋江起义在史书中确有记载,而首领也的确是叫宋江!
《水浒传》问世之前,最早提及水浒人物以及他绰号的,是一本南宋时期《宋江三十六人赞》的书,这本书中写了水浒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大宋宣和遗世》还记载了杨志卖刀、宋江杀阎婆惜、劫取生辰纲等故事。这两部书中的人物和绰号,与《水浒传》中所记载的部分好汉的绰号几乎相同!
也就是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是借鉴了南宋时期的故事,而南宋时期皇帝就是赵姓,为避尊者讳,尤其是当时还是赵家天下,所以人们除了避讳皇家的名之外,多多少少对皇帝姓氏也会在文学创作中避免出现。尤其是这种描写反贼的文学作品中,更加需要注意!
还有一点,在《水浒传》中出现了许多“赵”姓的,我们看了这些赵姓人的出场,或许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在将中没有赵姓的好汉了!
有一个姓赵的是一个员外。当初鲁智深英雄救美,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为了逃脱朝廷的追捕,于是便远遁你他乡。逃亡过程中,逃到了代州雁门县,在这里遇到了被赵员外包养的金翠莲。在赵员外的撺掇下,到了五台山当了和尚,由此开启了自己的逃亡之路,也因此走上了“替天行道”之路!
还有一个赵家人是赵虎。这是个小角色,当时杨志在东京街头卖刀,受到了牛二的欺辱,一时激愤之下,杨志将牛二杀死。大家都见杨志是个好汉,又有百姓邻居为他筹款,便轻判了,让张龙、赵虎二人押解杨志去充军!
除了他们两个之外,还有一个赵姓人,是是当时押解宋江的赵能。当然,还有一个最大的BOSS,那就是宋徽宗。
从这里我们看出个问题,那就是很多好汉都是被姓赵的依据或直接、或间接的推倒了水泊梁山。这其中或许就寓意着水浒中的一百零八将,以及以一百单八将为代表的那群受压迫的人,都是在赵宋的统治阶级的迫害下,奋起反抗的!》》《水浒传》第四回合写道: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该回合主要讲述了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逃往代州雁门县,碰巧遇到了被自己搭救过的金翠莲父女,但此时的金翠莲已成为当地富户赵员外的外室。金翠莲父女为了报答的救命之恩,于是让赵员外帮忙恩人鲁智深躲避官府追捕。正好赵员外出资重修了文殊院,手上有一个出家名额,于是送鲁智深上五台山出家为僧。但是鲁智深不受戒律,2次醉酒,还大闹五台山,智真长老只好为鲁智深另寻他出。看到这里,大家不禁奇怪,为什么水浒第四回合就出现了赵姓的员外,何况赵姓在宋朝是第一姓,人口众多,但梁山好汉大聚义时,人中为何唯独没有姓赵呢?其实,纵观水浒多个人物中,姓赵的多达14人,除了皇亲国戚和赵员外,还有几个姓赵的都头和一名商人、一名妓女。
梁山上条好汉,共77个姓氏,李姓最多,其次就是朱姓、张姓、杨姓,为何梁山上就是容不下赵姓呢?估计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得说道:因为赵姓是国姓,总不能赵姓好汉反赵姓皇帝吧,所以梁山好汉中不能有赵姓。其实不然!那么同为起义军的田虎部下赵能和方腊部下赵毅都姓赵,这又作何解释呢?
所以说,梁山上没有赵姓好汉并不是避讳国姓,而且另有原因。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匠心独运,他在描写黑旋风李逵撕毁宋徽宗的招安诏书时,通过李逵之口说出了梁山好汉没有赵姓的原因!李逵边扯毁诏书,边骂道:“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
李逵的话极具讽刺,还颇有喜剧,但这也正是作者自己的心声,因为作者的潜台词就是要用宋姓代替赵姓。
梁山好汉中没有赵姓,正是反映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也反映了作者对重用奸佞、误国害民的赵氏王朝的极大不满。试想一下:要是梁山上出现了赵姓好汉,岂不是玷污了其他梁山好汉的清白。朋友们,您是怎么看待梁山好汉中没有赵姓一事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