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水浒是什么意思看了那么

北京酒渣鼻哪个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310/8733705.html

导语:《水浒传》中的“水浒”是什么意思?看了那么久小说,今天才明白

记得少年时期,第一次接触《水浒传》还是批林批孔批宋江的那个时代,吸引我的是想知道宋江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投降,为什么不像我知道的那些“农民起义”的英雄那样,去推翻“腐朽的统治阶级”而要做一个可耻的叛徒。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水浒”是什么意思,而这个“浒”字,还是在广播和报纸上把字和读音联系起来的。而“浒”究竟是什么,查了字典,知道了那是“水边”的意思。但是,这本描写“江湖好汉”的书为什么要起一个《水浒传》这么个名字,究竟有什么独特的含义,却一直搞不清楚。

当然这些都是在最初接触《水浒传》之后的好多年以后的事了。对此,我也做过一些查询,请教过一些我认为的专家,但是,回答并不令我满意。我想也许是我想的太多。《水浒传》这部小说,最初的名字叫《江湖豪客传》,据说是施耐恩接受了罗贯中的建议,把《江湖豪客传》改名为《水浒传》。其中“水浒”一词出自《诗经·大雅·緜》中的“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那么一部描写江湖好汉的小说,和“水浒”或者《诗经》当中的这个典故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在反复的读《水浒传》,研究各种人物的性格,命运和故事情节以及水泊梁山一八单八将的最终命运的时候,慢慢的好像对“水浒”这个概念有了那么一点“意会”,但也仅仅是意会而已,肯定不能成为“水浒”在这部小说里的正解。也只能将“意会”拿出来分享一下,或者博大家一笑。

一般情况下,小说的名字大多是对小说中心思想的点题,我以为,《水浒传》也有这个意思。那么《水浒传》这部小说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

我对《水浒传》最初的认识是:这是一部描写宋代的一次失败的农民起义的小说,失败的原因是被代表地主阶级的宋江篡夺了农民起义的领导权,实行了一条投降主义路线,葬送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同时起义的最终失败,也充分说明了农民的“革命的不彻底性”。这种认识当然来自于那个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这个主题和“水浒”这个名字几乎是沾不上边的。

当经过了中年之后,再读《水浒传》渐渐的理解了一些书的主题。这其实是一部描写“江湖”的小说。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存在,这个存在游离于体制之外,但是却不是破坏体质的对抗力量,这个存在就是“江湖”。江湖是一个游走于体制和反体制之间的“不稳定力量”。是归顺体制,还是反叛体制,取决于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也取决于体制对江湖的容忍程度。同时,就某一个具体的江湖势力来讲,其选择也是相对自由。

我想,这应该就是“水浒”的第一层意思——“水边”。一群在水边行走的团体,也可以上岸,也可以下水,但总的来讲,还是有远离水边的欲望——除非岸上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另外,在细细的品味《水浒传》的时候,我觉得整部小说其实是在描述一种“寻找最佳归宿”的意思。

“水浒”其实就是一些在体制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生存或不愿意在体制内生存的“好汉们”暂时的一个栖息地,具体的来说,就是那个“水泊梁山”。水泊梁山算是一个从岸上(体制内)到水上(彻底反叛)的一个缓冲地带。小说中陆陆续续上山落草的好汉们,无论具体的原因是什么,杀人也好,被逼也好,还是自愿加入也好,但总的来讲就是“被体制所不容”或“不愿意被体制所限”。

但是,这些人,都没有完全的下定决心反叛体制。聚集在一起,就会有一个终极问题要面对:究竟是上岸还是下水。这就是“水浒”。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诗经》当中的那个“典故”和水泊梁山就似乎可以联系起来了。《诗经》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呢?

《诗经》里面的这一段,说的是周国迁都的故事,那个时候周还没有取代商,只是一个西北很小的诸侯国,因为在原籍经常受到周边游牧民族的骚扰和侵犯无法生存下去,古公亶父才率领周国的族人,迁徙到了“水浒”,也就是水边的岐山,并且在这里定居,生存,发展,最后推翻商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存留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那么按照这个典故来讲,“水浒”就是一种出路。或者一种可以有出路的“栖息地”。《水浒传》中的“水浒”是什么意思?看了那么久小说,今天才明白

对此各位读友们觉得呢?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与看法,欢迎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