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98版水浒传带给我们的肌肉印象

又是一个暴露年龄的话题

在那个年代,这部血气方刚的影视作品,就像我们的杂志一样,启迪了许多人对力量和健美的追求。

比如这段誓师出征的场面,演员们生龙活虎的形象,搁在今天都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

本期《健与美》推送,娃子带你回到上个世纪末,回到那一个个电视重播的悠闲下午,充满了青春躁动的热天午后,去回味那部激起你原始冲动的经典之作。

说起水浒人物当中的肌肉硬汉,大家几乎首先想到的都是行者武松。

没错,无论是他有恩必报,有仇必复的坚毅性格,

还是在电视上若隐若现,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胸肌中缝,

还有就是在每场打戏,特别是醉打蒋门神那段里,拳拳到肉刚猛力道,

都在那个年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在8、90年代经历了美国大片洗礼的影视行业当中,除了好莱坞包装出来的肌肉明星,首次见到了脱胎于我们自己民族名著的银幕硬汉形象。

武松这种虽不见太大围度,但给人以力拔千钧之感的体格,常见于在力量训练的基础上,还具备一定程度武术功底的选手。美国日裔IFBB运动员StanMcQuay,走的就是这样的路线。

另外一定要提的角色,要数花和尚鲁智深了。

性格豪爽,脾气火爆,展示了“倒拔垂杨柳”的绝活,鲁提辖几乎坐稳了梁山泊力量担当的头把交椅。

演员臧金生老师为演好这个角色,塑造出更加符合原著的形象,每天吃20个鸡蛋增肥50多斤,同时不忘进行力量训练在塑造身材,这才有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经典形象。

有了每天大量的饮食作为能量保证,似乎稍微一练就能在魁梧的身躯上勾勒出一些好汉的特质。

单论围度,没练过的胖子,的确和有着5、6年训练经验的职业选手都能一较高低。但是质量跟后者就远远无法相提并论了。直觉上讲,如果拿同一个理想的肌肉状态作为标准,感觉胖人减下去,总比瘦人增上来要容易。但实际上胖人除了增肌,还要比瘦人多负担减脂这一项。

这张阮氏兄弟之一的背影照片,可以说描绘的恰到好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而又坚实的后背与臂膀。在此,三角肌后束与背阔肌的线条较为明显,但又没有夸张到让人觉得有健身房与补剂叠加的作用在里面。对比起下面那张泰拳运动员的背部线条,你可以想见这位推车的好汉该是怎样的一路身手。

隆起的肱三头肌与青筋暴起的前臂,也很符合对于古代出身草莽的格斗家形象。与肩背合起来看,这种肌肉类型,在当下的日常生活中,常见于川渝一带被称作“棒棒”的搬运工人。

混江龙李俊,一个不怎么瞩目的小角色,在这张可能是后期的宣传照里,带给我们的震撼似乎是最大的。除了尚停留在初具规模阶段的腹部,你可明显感觉到他已经具备了今天形体比赛的全部特征。

他一定没少做肩上推举类动作,嗯嗯。实际上,除了各种上斜卧推之外,主要针对三角肌群的各式推举,也能调动胸肌上部参与运动,帮助你铸就这样的身材。

其实还有一个人物,绝对应该在肌肉英雄谱中排上一席,但他非常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使两条粗重钢鞭的大将呼延灼。

由于他在镜头面前经常以一副长髯老者的形象示人,不是那么的活泼机灵,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可能远远没以上几位那么深刻。

但在这副和蔼得如同圣诞老人一般的面孔下面......

......是一副绝对能震撼到你的野蛮体格。

没错,你也许猜到了,98版水浒里呼延灼的扮演者贾石头,正是一位经过长期训练的表演型大力士。

他先后到过多个国家参加演出,表演过拉直升飞机、吊汽车等绝技,有10余个节目获得金奖,其高难度、惊险刺激的表演被写进了世界吉尼斯大全。年初,在约旦举行的世界艺术节上,他表演的“抗六人排椅“节目,抗重多公斤,创下了世界杂技界的奇迹。

身高1.82米,体重公斤的贾石头,从小就拥有出众的体质和力量。当其他孩子都在打乒乓球的时候,贾石头却沉醉于大重量深蹲练习。

别人偶尔在学校体育课上才会有的几次腿部肌肉酸痛,对他来说早已成为家常便饭。所以渴望强壮的你,趁年轻,还不赶快多做一些深蹲。

你也许注意到了,很多英雄好汉的体型,并不太属于今天流行的倒三角类范畴。取而代之的,是水桶型粗壮的腰身,甚至明显的脂肪堆积。

按照原著故事背景,好汉们经常挥舞这它们中意的兵器,在战场上横扫千军。而这些兵器的运用,十分讲究核心区量的调动,老话讲就是“运上腰劲”。这就决定了好汉们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多都会趋向于力量举重型。

今天在健身概念上所推崇的低体脂,肌肉分化明显,偏细且内收的“公狗腰”,恐怕不会是他们感兴趣的类型。

除了魁梧威猛的好汉,在剧中的女性,依然不乏许多健康挺拔的鲜活形象。

英姿飒爽的女将扈三娘,在她那全副武装的宋式铠甲下面,

一定秘密掩藏着质密而又紧实的完美身材,

战马上挥舞兵器,左冲右突地厮杀,按照健身的眼光去看,涉及了很多有氧运动意义上的磨练。对于先天力量较小,而又要像男人们一样全力征战的女性,这种强度的运动一定要有肌肉密度相当大的身体才能完全负荷。

别忘了,这里还暗含着一个用双腿时时刻刻夹紧战马的静力训练,这对大腿内侧肌肉的刺激绝对是空前的。身经百战的扈三娘,穿越到今天,怕不是要傲视所有下肢训练项目。

在深山老林里开人肉包子铺,人称“母大虫”的孙二娘,剧中对她的塑造显得成熟有余,

但霸气稍显不足......

尤其是在在健友们看来,一个干杀人越货勾当的女匪徒,这款吊带装要是能配上更宽阔的臂膀,和带些棱角的三角肌,那就更能先声夺人了

当然,也不能太夸张,如果脱了衣服一看,“哗”,是这样:

或是这样:

可就有点影响社会和谐了......

作为标准家庭妇女,只参与轻度体力劳动的潘嫂嫂,身材大致可归为瑜伽、普拉提爱好者那类。没有什么“训练痕迹”,但四肢修长而细腻。除了保持良好的拉伸和低强度运动习惯之外,肯定跟这种古代市民家庭平时不会接触到太多高脂肪饮食有关。

有人觉得,水浒这样的题材,要是能按照Cult级美剧的路子来拍

那一定过瘾的不得了

的确,在原著当中,存在有不少重口味情节。然而联系到我国文艺宣传制度上的国情,严格忠实原著,几乎很难通过审查,因此这些都未能完全的展现出来。

但即便如此,在流光溢彩的90年代,汇聚了诸位老一辈表演艺术家们的倾力奉献,配音、配乐、烟火、道具等无数后期人员的辛勤劳作,陪伴一代人成长的98年版《水浒传》,在今天看来仍然绝对是一部令人津津乐道的优秀作品。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