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影视超级泛滥的时代,各种史书上的故事都以编剧们自己的观点形象出现在电视荧屏上,观众们也是看的不亦乐乎的。打开电视电脑,几乎都是一些精彩的预告,什么大型史诗类电视节目,这些电视以历史和一些史书记载为原型,演绎一段段不为大众所知道的故事。往早了说有夏商西周的故事,近至现代的一些秘史,出现在电视荧屏上的时候总能引起一时的轰动,瞬时间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方式。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有一定的故事原型,史书的记载、民间的传说等,但紧靠这些我们也仅仅是大致同意当时的看法,至于一些事情的真假也无从求证。这也给那些想借题发挥的人们留出了机会,越来越多的真假难辨的故事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也就不在去深究它的真假,就当是一时的一个业余活动,无关乎它的对与错了。
水浒传的故事几乎是每个人都可以讲那么两段,一些故事几乎成了人们潜意识里的真理,就好像徒手打虎的武松、林冲误入白虎堂、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故事等等,这些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有的人是听听故事,但故事所有的基调都是本着英雄好汉的事迹来写,听的人们也是心潮澎湃的,久久不能走出来。
像水浒传这样的小说,能成为中国的四大名著,我认为一是它故事宣扬的一种精神,在民不聊生的年代,人们必定是要留给自己一条活路,自强不息的一种民族志气;第二点就是故事的构建以及人物的描写处处引人入胜,观众们只要一看就想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的走向会是什么样的。故事它不是事实,事实也对我们没多大价值,我们要做的无非就是通过故事来判断与自己有关的一些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而已。
在新版水浒传中上演了这么一出好戏,就是林冲在柴进的府上时,和洪教头发生的摩擦,最后吃了洪教头的棍棒。这段故事写得很简单,但是呈现在荧屏上时确实精彩,观众们的反应也是一片大好,但是剧情演绎的是相当精彩,就这个故事情节中的很多地方也就偏离的小说原著的书写内容,剧情上当然在导演编剧们的精心策划下进行的顺风顺水,甚至感觉比原著的描述更加的精彩,那我们就细细对比一下他们间的差异。
故事要从武松也被押解都柴进府上说起,柴进乃是什么人,算是江湖上有情有义的人,更是喜欢结识天底下的一些英雄好汉,一些路过柴进府门的豪杰机会都被柴进邀请进府,设宴款待,被发配充军的林冲也恰巧来受邀来到柴进的府上做客。剧中有一个情节是林冲像柴进要借一些银两,自己原本也是朝廷的官员,现在押解沧州,到时候难免会有一些用得着钱的地方,自己暂时的不得意总是一时的,日后定当报答,而这一点在原著中没有体现。在我看来,林冲是个汉子,要想日后通过银两办事几乎不会发生,而现在的剧中有这样的情节,大致跟普通的想法一样,拿点钱总是比没钱也有用的多,而原著的人物特点应该不存在这样的行为。
紧接着故事就来到了林冲和洪教头的摩擦,洪教头一看来的人是林冲,跟自己同样的官职都是教头,还号称是统领八十万禁军,自然江湖名气就胜过自己一筹。在柴府上,受到的待遇也肯定是比自己略微高一点,心里肯定会不平衡。当东道主柴进开始一一介绍他们时,林冲也是很谦虚的站起来给洪教头行礼,还给他让座,一般情况下你就顺着台阶下就行,洪教头正是气不打一处来,没给林冲好脸色,没有回礼,更没有让座,满脸的傲慢表情。
这时候不可思议的情节发生了,洪教头起身就把林冲的那从柴进那借的银子抢了过来,装进自己的腰包,酝酿好久的话随口就说出来了,要跟林冲比武过招,如果林冲能赢得了自己,那银子自然还给他,赢不了嘛那就不配有这银子。而在小说原著当中,是柴进首先提出来的这个意见,一看你们两个都是教头,而且大家好容易聚到一起,好好的热闹一下就提出让这两位教头比武,而且给地上丢了十两银子,胜利的一方作为奖品。这两处的不一样也值得讨论,原著中显然是大写特写的描写了高傲的柴进,一个自视甚高的人,而在新版影视剧中显然就是洪教头这样狂妄无知的人非得要在众人面前出丑。洪教头这样的狂妄,新版或许也是给人们一个告诫,才高你更得低调。
再谦卑的人面对这样不留情面的人也会受不了,你既然要打,今天就陪你打个痛快,也算不辱了教头这个名声,林冲是囚犯,带着枷锁,比武刚要开始,洪教头却又出洋相,马上就扔了武器,他认为林冲戴着枷锁就是看不起他,而在原著中,林冲是自己提出来去掉枷锁,这样胜算就更大一些,可以说这个改编是最精妙的了,洪教头自己提出来应该公平比武这才能更加显示出林冲的厉害,故事也更加精彩。两个版本各有各的优势与社会背景,就看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