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一部比较有意义的小说,其中的人物性格给人鲜明的印象。尤其是梁山好汉因为不同的问题,而被逼上梁山成为一方江湖势力,进行反宋的义军势力。讲究替天行道,为民做主的逍遥快活。
只不过因为宋江的存在,导致梁山好汉的结局并不好,可以说损失惨重。仅有少数人得以逃脱危险境地,退隐江湖,成为路人。可见现实的残酷性,以及接受招安之后的被动局面。被政治洗礼之后,已经不复当年之悍勇与洒脱。反倒是世故与成熟的无奈性,失去本真的追求。
而这本书中,对于妇女的评价并不高,反倒有贬低之意。尤其是有四大妇女的沦丧,更为具体。
不说明原因,直接就是奔着主题而来。使得观众以为这女人原来就是如此,被杀害有自己的问题。
其实这背后有严重的两性关系问题所在,这也揭示在男权社会中,女人的地位与情感并不重要。
只是属于男性的附庸品,以及证明社会地位的工具。
因此才有这样的悲剧,可以说是被压抑的情感爆发与释放。而这四大妇女有代表四种类型的人,代表封建社会的四个群体。
四大妇人因何而变得不守妇道
这四大夫人分别是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卢贾氏。
这四人的情况各有不同,潘金莲是一个面对困境敢于反抗的人。出身大户人家的侍女,有一定的眼光与见解。只不过不屈服与主人的淫威,最终被赠给又矮又挫的武大郎。
只不过潘金莲并不认命,第一目标就是武松,这位小叔叔。被拒绝后,才被西门庆占据,这其中也是被媒婆算计。只不过结局不好,为偷情不被发现,而毒死武大郎,最终被武松亲自杀害。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也是不幸之处。
阎婆惜这是贫苦耍杂出身,比价市侩。因为宋江是官身,而投身于此。只不过捺不住寂寞,以及其他需求而偷情。最终要不是因为出卖宋江,也不会被处死。
潘巧云则是二次嫁人之身,说明不甘于寂寞,对于婚姻有自己的主见。但也不是随便之人,毕竟第一任丈夫是病逝,而第二任杨雄也有自己的问题。最终被外人所趁,成为淫妇,也可以说有不得已之处。
卢贾氏则是卢俊义的妻子,可以说是四人中地位最高之人。但是却因为卢俊义投奔梁山期间,被管家所逼迫偷情,不得不说很无奈。但其中必有隐情,也说不得是对自己丈夫的另类保护。
其中的内在逻辑
但是事情的真相都有原因,只要找准问题所在,则能看明白这四人为何而背叛。潘金莲是渴望爱情,为此敢于反抗主人,结果被惩罚为最丑之人。只不过没有任命,而是看重武松,但是不被武松所喜。这不一定是真实情况,可能武松顾忌伦理纲常,因此谨守本分。
而最终的出轨也还是因为被算计,而心甘情愿。沉沦也是因为爱而不得的放纵,这能看出其悲哀的一面。武松最后杀她也是一种愤怒,更是对于自己的自责。
阎婆惜则是贪财之人,只要能满足其爱慕虚荣的生活,其就能跟随而过。算是利己主义者,这能看出其出卖宋江的问题。
而潘巧云则是欲望强烈之人,否则不会二次改嫁,属于贪欲之人。
至于卢贾氏则是一个悲剧之人,她算是最冤之人。丈夫被算计,一步步捆绑梁山贼船,而自己也被管家胁迫。在双重威胁下,一个女人只能选择顺从。她是求稳之人,不喜欢丈夫冒险。
水浒传具有抬男贬女之意彰显男性的鲜明个性
而四个女人的情况,可以说是为了彰显男人的性格与道义,最终的目的是为男人更好地投入梁山。虽然不讲究,但是就是如此。而且这本书中,赤裸裸地说出女人社会低微的悲哀。男人可以出错,但有改正的机会。
而女人则不行,一旦踏错就永远处于不利位置。潘金莲因杀武大郎而被逼死,阎婆惜因出卖宋江而亡,潘巧云因再次出轨而被处死,卢贾氏仅仅被迫屈从也是如此结果。这让人感受到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摧残。
结语:四人可能有自我放纵的结果,但也有情非得已的情况。说到底还是婚姻不幸福,丈夫给予不了安全感。潘金莲仅仅渴望爱情而不得,属于爱情唯美主义者;而阎婆惜则是拜金主义者,至于潘巧云则是欲望至上论,属于女中豪放流放的人物。
至于卢贾氏则是传统的相夫教子型,只不过为了家庭可以放弃一切。这四种类型对照的就是武松的绝情、宋江的冷血、杨雄的不道义,卢俊义的愧疚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