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从未被剧透的老外,读到关羽之死心碎了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http://pf.39.net/xwdt/180722/6410197.html

不知道历史上或者文学里,哪件事、哪位人物的结局曾让你耿耿于怀,甚至成为永远的痛。

《红楼梦》里黛玉的死,《水浒传》里梁山好汉们被招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交代后事、关羽败走麦城……文学、历史上总有着太多的悲伤结局,而且有时候这种结局还是不可避免、命里注定的。

三国这段历史对中国人而言,有着极浓厚的情感,它既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也是文学史上熠熠发光的存在。对于中国人来说,由于这些有名的桥段和人物从小耳濡目染,有时候即使没有刻意去了解历史、读过原著,对重要人物和情节却也是知道的。

比如关羽之死,大部分人在小时候,听到三国故事时,或多或少都会被剧透过,所以等到长大后再去看原文,那种震撼感大抵会被减弱许多。

可对于一个从未浸润过中华文化,第一次读到《三国演义》小说——尤其是最喜欢关羽的老外来说,当看到关羽之死时,那种震撼的心情简直难以言表。

快20年前的事了,年,一个老外找了本英译《三国演义》,看得津津有味。他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关羽了,认为他是个无敌大英雄,凛然正气、英姿飒爽。

这个倒霉孩子当时大概正要看第七十六回或七十七回,这两回的标题是“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大概是他看的没有标题,又或者是他没有仔细看过标题。总之,他和往常一样,十分悠哉地准备看书。

看这章之前,他已经看了一个小时了,于是起身活络了下身体,通通血脉。此时外面正在下雨,他窝在干燥的室内,周围的环境是那么让人安心闲适,他决定最后看完一章再睡。

于是他翻开了这一章,对开头关羽在麦城“部从止有三百余人”的困境毫不在意,甚至笑了。因为在他心中,关羽是那样的伟大,是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逆境重生的大英雄,这点小事绝对难不倒关羽。

他舒舒服服地躺在椅子上,心里料定那些小人永远都无法击败关羽。

然后,他越看越不对劲了。

看到关羽中埋伏后,他还不慌,这种事关羽一定能轻松解决;看到关羽的马被绊倒,关羽翻身落马后,他开始在心中大叫不妙;看到关羽被擒后,他开始坐立难安,好像腿又开始疼了,空气也变得令人窒息,不过他还是安慰自己,关羽还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当看到关羽被推出斩杀,“关公父子皆遇害”后,他目眦欲裂,简直要疯了,猛地起身,愤怒地扔了书,心中激愤难言。

那可是关羽啊!那可是义薄云天、神威奋武的英雄关羽啊!他怎么会就这样草草死去,怎么可能被这些鼠辈害死!?

这位可怜的老外简直要心碎了,开始思考人生,思考一切,他的痛苦在孤寂的雨夜显得那样清晰,那样痛彻心扉。

他很情真意切地开始写周围的环境,写这个纷乱的雨夜,想关羽的人生,想自己的人生。他抓耳挠腮,不知所措,似乎伟大的英雄幻想在一瞬间破灭。

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确实被这样的结局给震撼到了,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可能他不知道,这并不是英雄故事,也不是神话传说,书里的人都是真实存在过的人,他们都会死,而且可能死于又小又荒谬的原因,因为并不是每一个英雄,从头到尾都是轰轰烈烈的。

这个倒霉又可怜的老外,写了这样一篇悲痛真切的文章,被整个中文世界围观了十数年。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巨大的震撼感已经很少有了,因为我们似乎从小就知道那些英雄人物的结局了,不管是关羽,还是刘备、诸葛亮。曾经的辉煌终究会陨落,我们或许会为之惋惜、感叹,但那种强烈的、不可名状的愤怒和悲痛,似乎已经变得很少了。

尤其是长大以后再读,毕竟大家都是被剧透过的。

当然也有不少在小时候读过故事就被刀碎了心的,著名作家冰心就是。她在《忆读书》里谈到小时候读《三国演义》的场景,虽然语言晦涩,但还是咬牙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

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时,她哭了一场,把书丢了;后来接着拿起来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着把书丢了。如此反复,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把书给看完的。

英雄人物的死确实令人遗憾悲伤,而且正因为他们是如此的伟大,死去时才更让人震撼惋惜,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死呢?

当然,我也要说一句,读没被剧透的小说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有个人评论这位读到关羽结局的老外,“他一个人在幽暗房间读了一本书,写了一篇读书笔记,他的悲痛非常私人而孤独。突然墙壁倒塌,异世界无数同行者从四面八方微笑着向他投来同情的目光……”

这就好像如果现在有个小孩刚知道关羽之死,并为之大哭的时候,我们大概会略带着同情地围观他,并微笑着劝他不要难过。

对中国人来说,这种英雄落幕都看过太多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