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与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通过课外阅读的培养,来实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升呢?以下为具体分析。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爱读
1.1教师带头读书,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引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相处中应努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尤其是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的阅读环境,不要只盯着督促检查,教师也可以适当放松,转变角色,当小学生的“大朋友”“书友”,与学生一起探讨阅读的问题,一起分享图书,一起交流读书成果等等,而不是单一的只扮演学生的指导者的角色,只会倾听,不会分享。只有教师做到角色转换,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才能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才能在读书方面有共同的话题。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吧分享自己常看的一些书,或者在班级内组织一些课外阅读活动,或者利用课后或周末时间,组织班级学生的读书分享会,如在图书馆、公园等地,利用集体活动与灵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佳作欣赏来吸引学生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教师和家庭教育共同培养起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作用,如通过一些佳作欣赏来引导学生品鉴文字,吸引学生,促使其在佳作或者片段的赏析中,逐渐对原书、或者整篇文章产生兴趣,继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学习兴趣。
1.3定期开展活动延续阅读期待,让学生品尝读书的喜悦为了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阅读相关的拓展活动,延续学生的阅读期待,如丰富多彩的阅读分享活动、交流活动、讨论活动、座谈会等,用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阅读效率的提升。如可以举办读书心得征文活动,利用评优方式,激励学生的阅读以及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感悟等;开展手抄报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书籍,撰文画图、设计手抄报;班级内举办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外阅读中所了解到的童话、寓言等故事……除此之外,还有“新书发布会”、“图书分享会”……通过活动、积极心理暗示等不停地给予学生阅读的“兴奋剂”,让学生“力争多读”。
2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推荐优秀课外书——擅读
2.1选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书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好表现,抓住其心理特征,可以向其推荐一些关于神秘的故事、机智的故事、勇敢的故事等素材的图书,例如《淘气包马小跳》《吹牛大王历险记》《十万个为什么》《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三毛流浪记》《格列佛游记》《鲁滨逊飘流记》等书。
2.2选促进学生成长的书教师在推荐图书的选择时,要注意从教学角度出发,从核心素养培养的导向出发,从素质教育目标出发,帮助学生确立大语文观,鼓励学生从选择一些贴近生活、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能有效帮助学生成长的图书,如《做人与做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上下五千年》《中华经典诵读本》《宇宙的奥秘》《优秀作文选》等书。
2.3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课外阅读图书推荐以五六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其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课外阅读拓展素材,如《海伦凯勒》一课,在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引导:为什么海伦在黑暗无声的世界中还能够感到幸福快乐呢?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可以去读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他会告诉你答案!学完《猴王出世》《景阳冈》《草船借箭》等,可以推荐学生去读《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学完《小草和大树》后,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简爱》《呼啸山庄》,了解了《鲁滨逊漂流记》的节选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全书……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的阅读方向会更加明确。
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会读3.1默读法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思维处理,默读只用到眼晴和大脑两个器官,嘴巴并不会发出声音。默读过程简单、速度快能够有效提高阅读速度,此方法适用在图书馆等一些公共场合中,速度快、效率高,是加快阅读速度的起点。
3.2反复读书法温故而知新,通过反复读一本书,能够不断获得新知,很多优秀图书都非常值得反复读,如《西游记》《简·爱》等。反复读书包含两种,一是全面反复,是对已经读过的书再重新看一遍,适用于一些理解较为困难的图书,如《红楼梦》等古典文学或者外国文学图书如《鲁滨逊漂流记》,能够行之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二是重点反复法,对图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反复阅读,反复嚼味,感悟体会其更深刻的涵义或者情感。
3.3泛读与精读结合泛读与精读结合能够有效提高课外阅读效率。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的图书或报刊、杂志等,可以采取浏览法,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即可,或通过标题、目录、摘要、前言等基本了解其内容即可,不必细细阅读,耗费过多时间。还可以采用跳读法,看重点即可。对一些经典名篇、名著等优秀作品,就需要静心细读,精读以求体会其立意构思,揣摩情感内涵,赏析好词佳句等,细细品味。
4结语总之,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对阅读的方法的指导,不断的探索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让小学生享受阅读,爱上阅读,让阅读教学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