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些微不足道的人过着习以为常的生活,我会尽己所能。我想要保护的,是这样的长安。”所以他写了《长安十二时辰》: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少年名士李泌携手在一次次的斗智斗勇中,在十二时辰内阻止了破坏的发生,解救了唐城里的黎民百姓,拯救了长安。《长安十二时辰》之张小敬为了能够正式地把以前所有影视剧作品里都没有认真体现过的那批人——曹营的那一大批人,给他们做一个浓墨重彩的表现。所以他写了《三国机密》:一段写在史书背面的隐秘文字,一粒三国历史裂隙中的微尘。控制三国走向的人,不是曹操,不是孙权,不是刘备......而是汉室最后的权谋家。他写了《风起陇西》揭示大时代下小人物改变历史的种种细节。《三国机密》之刘平他一直致力于“历史可能性写作”,都是将故事背景构架在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之上。对于“历史可能性”写作,他表示:历史上的诸多大事,隐藏于其背后的真正动机未必会被史书记载下来,这就给予了小说家一个腾挪的空间,可以从中生发出许多传奇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鬼才”马伯庸,看看他为什么要从三国中写出传奇的故事,他都比较喜欢哪些所谓的“小人物”呢?宸冰马伯庸宸冰:不管你写的是男性的角色,还是女性的角色,总之这些人物都栩栩如生,让我们从中认识到一个不一样的三国。为什么你写的三国跟我们认识的三国完全不一样?马伯庸:我想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三国,这样大家读的时候也会有期待,如果这个书里面没有给你一些新东西或者意外情况的话,这本书就没有必要读。我觉得三国又跟《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不一样,它们很难有发挥的空间,因为他们的主线和主角都非常明确。三国它展现出的是一个大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钻各种犄角旮旯,挖出各种大家不熟的人,但实际上在政史中又发挥着真正重要的作用。有人问我《三国机密》里最喜欢哪段,我最喜欢的是能够正经的把以前所有的影视剧作品里都没有认真做过的这批人——曹营的这一大批人,给他们做一个浓墨重彩的表现。像郭嘉、满宠、荀彧、贾诩、曹仁等,其实这些人在其他作品里都露了脸,但都被弱化了。所以我想让这些其实很厉害的谋士和角色有一个发挥的机会,尤其是像贾诩这种。《三国机密》之贾诩宸冰:远古时候人们用神话的方式去讲述历史,增加大量的想象和夸张的东西去讲述一段历史,直到后来当我们有了真正历史时就诸神退位,英雄登场了。所以你描述的是一个又一个无名或者有名的英雄状态。马伯庸:其实是英雄再往下一步,英雄的随从。英雄们也是史书创作出来的,它一定是有艺术加工,很多他的手下或者是身边的人会被这种光芒所掩盖,我会让这些英雄散发的光芒收缩一点,让他身边的这些人生长出来。所以在《三国机密》里曹操从头到尾一次都没有出场,虽然会一直都说到曹公。宸冰:《风起陇西》不也是这样吗?诸葛亮也基本没怎么出来。《三国演义》之诸葛亮马伯庸:诸葛亮最后出来了一下。因为那属于底层戏,他没出来很正常,但这个戏其实曹操应该不停的出现,但我给他生生地按下去了。曾经有一个日本出版社问我:三国机密和风起陇西能不能在日本出版,可是他们看了剧情简介后就不提这事了,因为他们发现《风起陇西》里诸葛亮就出现一次,《三国机密》里曹操一次都没出来,在他们的认知里,如果没有这几个人的三国就不叫三国。所以后来就没出,挺可惜的。《三国演义》之曹操宸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