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高俅发迹读后感

高俅(?—年),北宋末年太尉,宋徽宗时期的官员。

图片来源网络

高俅因善蹴鞠,获宠于端王赵佶(即徽宗),特封高俅官居太尉。

高俅本是一名市井无赖,刚开始在药店当伙计,闲暇时间蹴鞠,欺压良善;但是他知道吃一堑长一智,知耻而后勇的道理,故此王进教头打抱不平,把他们打了以后,高俅没有使坏害王进,但却记恨在心,力争要做人上人。

图片来源网络

看看高俅再想想现在道理都是一样的,不论你再怎么不好,只要有一技能在身,总会有用着的时候,凡事想立足翻身,需要有一身好本事,也就是技能,是金子总会发光。

高俅他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功底,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对皇帝宋徽宗百般讨好,迎合宋徽宗好名贪功的喜好。

机会是创造的,也靠点机遇,高俅写的一手好字,也是一个技能。

通过药店老板推荐到了苏学士府做书童,苏学士看高俅轻浮,又不好婉言拒绝,又把高俅推荐给王驸马。

图片来源网络

高俅到驸马府后,直接被无视,王驸马碍于苏学士面子,收下高俅,高俅通过自己的表现深得王驸马喜爱,即为随从,高俅通过好的平台又结识端王赵吉,拿手技能蹴鞠一展示,深得端王喜欢,即招为自己部下。

图片来源网络

通过这几次事件,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要想成功需要有伯乐,高俅有药店掌柜的,苏学士,王驸马间接关系才结识端王即《徽宗》。

图片来源网络

三。自己必须有一技之长,高俅凭借自己一手好字有药店掌柜的举荐一步一步的才结识端王,靠蹴鞠赢来端王的喜爱。

四。跟对人,才能一步一步变成人上人,高俅如果一直在药店的掌柜那里,哪里还会有后来的高太尉,所以说跟对人很重要。

五。凡事需忍耐,先苦后甜,做事要不怕困难。高俅刚开始做药店伙计,后到苏学士府被瞧不上,又转投王驸马,天生我材必有用,凭借好的蹴鞠球技,获得端王赏识。

六。要有好的平台,平台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跟着药店掌柜的,只能结识地痞无赖,跟着王驸马却结识了端王即《徽宗》。

王晋卿《驸马》和端王《徽宗》都是皇亲国戚,他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般不爱。更兼琴棋书画,儒释道教,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普通民众中一无是处的高俅在他们眼中却是“风流人物”。你看王晋卿一见高俅“便喜”,留在府中做个亲随,“出入如同家人一般”。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说小王都太尉仅仅是被动地接收的话,那端王却是主动索取了。你看“端王大喜,哪里肯放高俅回府去,就留在宫中过了一夜”。“高俅自此跟随端王,每日跟着,寸步不离”。后来端王做了皇帝,高俅也跟着“鸡犬升天”。概而言之,高俅的发迹,有三个重要的条件:一是自己有一技之长,二是旁人的举荐,三是端王(后来的皇帝)的赏识。

这三个条件,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果高俅没有一技之长,即使有人举荐,他也得不到端王的赏识。同样,如果没人举荐,纵然能把气球踢成金球,高俅也只能在东京街头混饭而已,他接近不了端王,更别说得到端王的赏识。

图片来源网络

再说端王,如果端王不是一个“浮浪子弟”,而是出身草根;或者虽然身为皇室,而不爱“帮闲之事”;更或者虽爱“帮闲之事”,而能分清工作和“娱乐”的界限,高俅又何能以一身球技而统率千军万马?因此,高俅的发迹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宋朝腐朽黑暗统治的必然结果。在这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注意。高俅的发迹是从药店掌柜等人的举荐开始的。董掌柜等人为什么要举荐高俅呢?是因为高俅德才兼备,堪为大用吗?不是!是因为高俅有一技之长能踢得好脚气球吗?也不是!恰恰相反,高俅之所以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得到举荐,不是因为他的优点,而是因为他的缺点,不是因为他道德高尚,而是因为他品质低劣。

《水浒传》说他“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这个缺点不是一般的缺点,而是致命的缺点。

若在正常的社会,这种人必定象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难于立足。但在宋朝,他不仅没有人人喊打,反而一次次得到举荐,最终飞黄腾达。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当时的社会是个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社会,说明整个社会的正义缺失良心泯灭。即使如苏学士之流也莫不如此。

因此,在小人当道君子受欺的黑暗社会,正义之士群起反抗就是历史的必然。这也许就是中国历史上绿林起义很多而梁山英雄备受推崇的原因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