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宋江有后台,感觉是一句玩笑话。不过,宋江其实真的有后台。不错,梁山好汉谁的话都可以不听,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但是,他们却对宋江言听计从。那么,宋江身上究竟有什么东西那么吸引梁山好汉呢?说白了,其实就是四个字:仁、义、孝、忠。(宋江,影视配图)“仁”是对百姓。关心别人,爱护别人,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利他”思想。宋江绰号“山东呼保义”,仗义疏财。只要别人有困难,找到他,他一定设法救助。“义”是对朋友。对朋友讲义气。宋江肯定是反对打家劫舍做强盗的。但是,当晁盖他们打家劫舍做强盗的时候,他却一定要保护他们,想方设法帮他们遮掩。“孝”是对父母。孝义黑三郎,宋江是著名的孝子,对自己的父亲宋太公非常孝顺。以至于宋太公设一个骗局,说自己生病了,就可以把宋江从梁山骗下来。“忠”是对皇帝。做一个忠臣,顺民,效忠皇帝,不造反。从始至终,宋江为什么反复要招安,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忠”的思想。“仁义孝忠”这四个字,也是中国古代最核心的道德,是那时候的正能量思想,是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这也就是我说的宋江的后台。梁山好汉虽然大都是一些亡命之徒,但是,他们其实内心深处也都是很认可这种思想的。只不过在这方面,个人的侧重不一样。比如杨志,“忠”更突出一点;柴进,“仁”更突出一点;李逵,“义”更突出一点;公孙胜,“孝”更突出一点。而宋江这些方面都比较突出,比较均衡。不过,梁山好汉服宋江的这一点,却又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为什么呢?因为要做好这四点,对于古代的人来说,正确的道路应该是:首先从小听父母的话,对父母要孝道。然后发奋读书,科举高中。科举高中以后,忠于皇帝,报报效国家。然后是当官,治理一方。在治理一方的时候,就可以代皇帝行“仁”。不是自己行“仁”,是代皇帝,这点很重要。最后一点“义”,则是放在最末位的,是可有可无的。但是梁山好汉走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路,而且他们把最不重要的“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当他们在服气宋江的同时,也走向了自己的悖论,走向了悲剧。那么,既然梁山好山服气宋江是一个悖论,为什么他们还和宋江能走到一块儿呢?其实,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宋江。宋江身上虽然有“仁义孝忠”,但是,他毕竟走的不是读书当官求仕途的路,因此他身上其实有与这个“仁义孝忠”严重冲突的东西。比如说“忠”。不管怎样,他参加造反就是不忠,他隐瞒晁盖他们劫生辰纲就是不忠。他最后是努力带大家招安,但是在招安之前,他一直在努力做大,加强梁山的实力。做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和皇帝谈判的时候,要筹码。这和古代那些割据的诸侯没有什么区别。显然,这是最大的不忠。比如说“孝”。他爹让他读书求仕,但他并不喜欢这条路,他的行为让他爹吃尽了苦头。他的钱财都散给别人了,他也不会有很多钱财,不可能孝敬父母什么。所以,其实他并不算孝道。比如说“仁”。宋江身上有非常多残暴的东西,为了让秦明、卢俊义等人上山,杀人放火,草菅人命,扰乱乡邻,这能说是“仁”吗?(李逵与宋江,影视配图)最后说“义”,他明知道招安会把他的兄弟们带到沟里去,明知道朝廷权臣们欠下了他的兄弟们(如林冲)很多血债,但依然一意孤行搞招安。他为了招安成功,让自己千古流芳,不惜把对他最忠心的兄弟李逵毒死。这能说是“义”吗?可以说,梁山好山是望着宋江的光环去的,但最后,宋江自己把自己这些光环打碎,让梁山好汉接受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参考资料:《水浒传》《论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