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雨宋江,可以说是一个天才,与他接触的人,对他都是钦佩的。
作奸犯科的江湖好汉遇到他,等于有了避难所;穷到走投无路的人见到他,等于有了活命的机会;不受重用的朝廷官员见到他,等于与高位无限接近等等。
《新水浒传》
给需要的人雪中送炭,给不需要的人锦上添花,宋江将这句话运用到了极致。
宋江拉拢人的手段并不高明,无非是钱和前途,但他运用自如,没让人觉得他有多么的卑鄙无耻。
宋江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的,但他总能绝路逢生,比如杀人逃跑后,本是疲于奔命的事,却让他变成了悠然自得的玩乐;上梁山泊为草寇,本与官场说再见,他却利用梁山泊进入了官场等。
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他的智谋分不开。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宋江的理想。
当官,在智谋过人的宋江那里不难,但想完成理想就难了,因为有一个很大的阻力不允许他做个清官。越不过去,也就难以实现“造福一方”的理想了。
什么阻力呢?奸臣当道。
若是政治清明,也不可能有为草寇的宋江招安,宋江的成功要感谢奸臣,没有奸臣,他宋江还是那个小吏。
可是,奸臣不能感谢,只能诛杀。
不杀奸臣,等于自掘坟墓。
不杀奸臣,就是宋江一生最大的错误。
《水浒传》里,只要杀了几个为首的奸臣,奸臣一党也就树倒猢狲散了。
朝廷征讨梁山泊的时候,宋江本可杀了败阵的童贯、高俅等人,但他没杀。
假如杀了他们两个,四个贼臣就剩下蔡京和杨戬了。
《新水浒传》
他们两个不难对付,只需宋江派出几位武艺高强的好汉就能杀死。
杀死之后,奸臣一党覆灭,忠臣会对梁山好汉刮目相看。
到那时,忠臣都会替宋江一众说好话,宋徽宗也不可能下令继续征讨梁山泊,还是会招安。
招安之后,破辽、灭方腊等役还是会由梁山泊一百单八将去做,伤亡会有,但活下来的好汉的结局会大不相同。
宋江、卢俊义不会被害,吴用、花荣不会自杀、柴进、李应等不会辞官、武松会随大军还朝授封等等。
到那时,梁山泊好汉做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工作就行了。
到那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大宋朝一派祥和。
宋江为何不杀奸臣呢?两个原因。
1、怕
怕奸臣势力挡了他招安的路,怕杀了奸臣得罪宠信奸臣的皇帝和奸臣一党的其他官员。
这些怕看似是正常的,可实际上都是没有必要的,奸臣人人喊打,只要宋江等杀了他们,忠臣就会群起而攻之,将四贼的党羽消灭。皇帝宠信四贼不假,但他也清楚四贼的危害,都已经死了,也无需追究什么了。
2、目的
宋江曾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竭力施功,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他清楚奸臣的危害,但他只是将这种危害当做说服众好汉同意招安的工具,以达到自己为官的目的,并没有想过铲除他们。
即便内心曾有铲除奸臣的想法,也都因“怕”奸臣挡了自己招安之路而放弃了。
在宋江的心里,他不惹奸臣,奸臣就不会害他。
《新水浒传》
这样的想法,太过愚蠢。
以上两点,让宋江走上了一条死路,被奸臣害死的路。
不杀奸臣,这是宋江一生最大的错误决定,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也连累了卢俊义等好汉。
而做出同样错误决定的吴用,最后也通过自杀为自己“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