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水浒》,少走弯路。年少的时候一定要抽出时间多读一读《水浒传》,精读《水浒》,可以让人在人生事业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水浒传》开篇描写第一位出场的梁山好汉,既不是苦大仇深的林冲,也不是道貌岸然的宋江,而是一位看似普通人的小人物史进当我精读《水浒传》之后,才发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劝人诗书传家的良苦用心。
史进这个人,家境殷实,史家庄的庄主,用现在的话来讲,标准的中产富裕阶层。虽然生活在乡村,但在这个华阴县的乡村,堪比一个小城镇,《水浒传》原文中说,“这村便唤做史家村,村中总有三四百家,都姓史”。三四百家的村庄,按每户平均5口人,史家村总人口在人到人之间,就算放到现在,也是个大村镇。而史进他们家,就是史家村的首富。从史进拜师王进开始,书中有几处描写史进及史太公出手阔绰的几个细节,其一,史进拜王进为师,史太公杀了一只羊,安排果实酒品;其二,史进送别师父王进,托出一盘两个缎子,一百两花银谢师,从对王进的招待水准来看,动不动就杀一头羊来款待客人,一出手就是两银子,这是大手笔,就连那位号称及时雨宋江全篇也没有一次出手两银子的豪气。可见史进他们家绝不是一般的地主,也不是一般的富裕,而是非常富裕的大地主之家。就是这样一个首富家的儿子,最后却上了梁山落草为寇。
史进在家破人亡之前,生在史家村,长在史家村,虽然算不上大宋五好青年,但也绝不是恶霸之列,不是那种仗势欺人的土匪。相反,史进是一位非常善良和包含爱心的帅小伙。他知恩图报,嫉恶如仇。就是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成为朝廷通缉的流寇?作者讲述史进这样的一个故事,究竟想表达怎么的寓意?
精读《水浒》就会明白,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当主人学得一身打打杀杀的本领,社会地位有了,世人仰慕的尊严也有了,但是唯独缺乏一样东西,那就是儒家文化的研习和传承,一旦缺乏这个东西,对于那些富裕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中国古代社会,无论是皇权的传承,还是钟鼎富家大户的香火延续,都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社会人文的文化传承,就是儒家文化的研习,儒家人文的传承,对富家大户来讲就是修炼内功。而史进他家正是缺乏儒家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缺乏内功修炼,用《左传》当中一句著名的话来说就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还有一句更通俗的话说就是“富不过三代”。
《水浒传》中说史进年幼开始习武,请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花了不少钱,史太公肯花钱为史进请武术师父,却从未提及给史进请私塾家教传授儒家文化的孔孟之道。这就说明史太公压根就没有想到这一层。精读《水浒传》来看,史太公表面上看是一个非常善良的老人,他自己还当差在县里做里正。一个性格温和,身兼官差的富豪,肯定不是初创之主,如果不是父辈传承,那肯定就是巧取豪夺。可以看的出,史太公出身于草莽,他的发家史并不光彩,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一方富豪。从史进母亲因儿子不务正业而自己竟然怄气死了这一点来看,史进的母亲大概率是一个富家小姐,并出身于诗书富豪之家,因为只有讲究诗书义气的富贵之女才会因子女不争气而怄气。
史太公在年轻的时候因为一场偶然机会邂逅并获得了史进母亲,进而获得了富家女的巨额陪嫁财富,恐怕这才是史太公的发家秘密。后来史进放火烧了史家村,没有去投奔外公外婆,没有提及舅舅舅母家庭来看,史进母亲娘家人已经是没有人在世了,如果不是史进母亲独女一人,那么大概率是被人陷害,这个凶手最有可能就是史太公。
史太公娶到美丽贤惠的妻子,手里又有了一大笔钱财,花两个小钱买个小官当当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史太公到县里当里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综合分析来看,史太公出身绿林草莽,没有一丁点儒家文化传承基因,虽然快速获得一大笔财富,但这不义之财来的快,散的也快。暴发户心态的底色虽然经过多年磨炼渐渐退去,但始终不能在教育子女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家族的繁荣传承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社会上从来不缺乏暴发户,所以史进家族的故事到现在还在不断重复上演。
缺乏儒家文化的内功修炼,富豪之家再大的气势也是不顶用的花架子,史进他们家的财富,就算少华山的大头领没有盯上,也会被猎户摽兔李吉盯上,亦或者被史家村庄客王四盯上,总之,左邻右舍都会打史进家财的主意,谁让史进是多金的傻白甜加高富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