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收录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古典名著中的片段,而本阶段的习作要求则是“写读后感”,不少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四大名著,并写一下阅读感受。
但是对于初次尝试阅读长篇小说的学生来说,直接展开阅读的难度较大,很难把握住阅读的要点,很多学生只是百度了一些他人创作的作品,用于滥竽充数,这样怎么能起到课外拓展阅读的效果呢?
实际上,要提升自己的长篇小说阅读水平,其实一点都不难,只要做好准备工作,学生也能轻松地掌握阅读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是哪三大方法。
1、背景资料大搜索
课本中的注释、百度百科、其他专家学者的论述性文章,这些都是值得一用的背景资料。学生在阅读前先结合课本所学的文章,如《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课本中的注释了解一下这些作品主要写的是什么,写作特点是什么灯。然后通过百度搜索的方式了解一下这些作品的基本内容。如学生很轻松就能了解到《西游记》是一部魔幻小说,主要内容说的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那么在阅读的时候就可以围绕魔幻小说的特点来展开阅读,如看看作品中哪些词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作者如何做好现实生活和想象世界之间的衔接等。
2、前言目录大连线
在展开长篇小说的阅读时,很多学生都会直接从正文开始阅读,但是却忽略了前言和目录,但是实际上它们也是阅读准备工作中必须要读的内容。阅读前言能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了解编者对于该作品的评价,了解自己所读的版本和普通的版本有什么不同。如有的学生阅读的是“学生版”的四大名著,那么就一定要阅读一下前言,看看该版本和原著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到底是缩减了篇幅、内容,还是词句改写成了白话文,这对于学生了解文本是十分重要的。
阅读目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情节线索是什么,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相关的内容串联起来,如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可以区分一下目录中各个篇章主要写的是哪几个国家的事情,然后尝试简单地划出三国之间的关系。如在读到“赤壁之战”的时候,通过思维导图能看到这部分主要写的是“吴国”和“蜀国”结盟了,对抗的是“魏国”,那么,学生就可以想象一下,三国的关系一直都是这样的吗?吴国是否有过和魏国联手,对付蜀国的情况呢?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搞清楚三国分分合合的关系。
3、思维导图大写画
在正式阅读之前,学生要根据自己读到的内容先画一个思维导图,写清楚人物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阅读。学生可以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进行标注,让思维导图的内容更加丰富。
如在阅读《水浒传》的时候,学生会发现作品中的人物是一个个分别出场的,将个人故事和梁山好汉整体故事整合在一起,如同滚雪球一般,出场人物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以上三个方法就是自主展开长文阅读时最常使用,效果也最好的方法。与其一个字一个字地死抠书本,不如读得巧妙,先从准备工作开始做起,这样你就会发现,阅读原来一点都不困难,反而像探秘一样,可以一点点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