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明编辑
燕子图片
网络
《水浒传》将许许多多的水浒故事集中编排在统一的长篇巨著中,对水浒故事的流传,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那么,是不是除了《水浒传》以外,就没有水浒故事了呢?
完全不是。与水浒有关的事故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讲史话本。宋元时代,说书艺术有了很大发展,他们使用的底本,成为古代白话小说的初级形态,讲史话本就是其中的一类。《大宋宣和遗事》就是这类话本,它的出现,为《水浒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故事轮廓。其中的不少故事,被《水浒传》采用,比如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杨志卖刀等。但,也有一些并未被《水浒传》引用,或者说,有些人物形象与水浒传不完全相同,比如李师师就是这种情况。李师师在《水浒传》中成为梁山将与宋徵宗沟通的桥梁。而在《大宋宣和遗事》中,李师师主要是体现皇上荒淫无道的一个道具。宋徵宗与李师师的结发夫贾奕君争风吃醋,徵宗认为贾奕诗词中有讽讥他的意思,就要把贾奕杀掉,有个谏官劝他贵为皇上需要检点,他就把这个谏官发贬到远恶军州,这里头的宋徵宗不像《水浒传》里认为只是受奸臣蒙蔽,而是作品鞭挞的第一对象。
其二,元杂剧。元杂剧中的水浒故事很多,我这里只举四种加以介绍:
《燕青博鱼》是李文蔚的作品。写燕青双目失明,后流落汴梁,被燕顺救治,双眼复明,二人结为兄弟。燕青到酒店博鱼,恰遇燕顺的哥哥燕和嫂子王腊梅。杨衙内到酒店,燕青看出杨衙内正是上次打过自己的人,就把杨衙内狠揍一顿。燕和见燕青拳脚厉害,也与他结为兄弟,并请他住到自己家中。王腊梅与杨衙内有奸情,燕青发现他们约会,就告诉了燕和。杨衙内逃走后反过来迫害燕青等人,把燕青、燕和拘押起来,燕青、燕和越狱逃走,遇到已入梁山的燕顺前来营救。三人合力惩治杨衙内和王腊梅并把他们杀掉,一起回到梁山。
《双献功》是高文秀的作品。写李逵下山保护郓城县孙孔目与妻子郭念儿到东岳庙进香还愿。郭念儿与白衙内私通,在进香路上一起潜逃。白衙内借了个衙门坐堂,在孙孔目告状时把他打入死牢。李逵得知此事,扮做庄稼后生去牢里给孙孔目送饭,以笨拙的言行麻痹牢子,并用蒙汗药将牢子麻翻,救出孙孔目。接着,李逵又装扮成一个“伺候人”混进白衙内家,杀死白衙内与郭念儿,提着两个人头上梁山献功。
《还牢末》李致远的作品。写宋江派李逵下山,请东平府都头刘唐、史进入伙。李逵因在路上打抱不平而伤了人命,被捉到官,幸亏李孔目救护,免了死罪。李逵感恩,送了一对金环给李孔目。不料李孔目之妾萧娥与赵令史有奸,拿了金环到官出首,说李孔目结交强盗,将其问成死罪。李逵赶到,用宋江的书信招安了刘唐、史进,救了李孔目,杀了奸夫淫夫,一同上山。
《李逵负荆》是康进之写的。写在梁山脚下开小酒店的老王林之女满堂娇,被冒充梁山英雄的两个毛贼宋刚和鲁智恩抢走了,下山踏青的李逵来到店里,误以为宋江与鲁智深抢了满堂娇,回到梁山大闹聚义堂。宋江、鲁智深与李逵一道,到老王林店里当面对证,才解除了误会。李逵惭愧,负荆请罪,宋江命他立功赎罪,与鲁智深一起惩治了真正的坏人。
元杂剧里的水浒故事,着重宣扬水浒英雄锄强扶弱的“真命强盗”形象,表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普遍的社会心理,就是下层民众企盼代表他们利益、打抱不平、伸张正义的英雄好汉。这种创作精神与叙事指向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水浒传》。
前面提到的四种杂剧,只有《李逵负荆》的故事情节被《水浒传》吸收进来。其他三种水浒戏基本相似,都表现小妻继妻与特权阶层的恶棍私通,是梁山好汉锄恶扶善,伸张了正义。这除了说明他们把梁山好汉置于道德高点外,还有很深的社会背景,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