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我国传统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在许多文化高知眼中,它的文学成就比不上《红楼梦》,但是在市井百姓间,《水浒传》中人物、故事的流传程度更加广泛,原因无它,大家喜闻乐见而已。《水浒传》中没有那么多隐秘的寓意,也没有凄凄楚楚的花前月下,有的只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爽快,以及毫无遮拦的人性善恶。《水浒传》最适合伴酒下饭,闲言碎语之间肆意放纵心中的悲闷,或议书、或以书中人物贬批周遭之人,笑骂间抒发生活中对人对事的不快,颇有“何以解忧,唯有水浒”之感。朋友聚会效仿水浒,往往小酌变豪饮;贩夫走卒一天劳累过后,小饭馆中讲点《水浒传》中的月下之事,快乐之中浮想联翩,唯有大家谈及水浒梁山众人结局之时,难免会来一些唏嘘感慨,原因亦无它,皆因普通人一跃成为达官贵人美梦破灭而已,其中也间杂着老百姓盼望圆满的善良感情,个人观感不同罢了。说起《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最后的结局是有死有伤有走有离终告覆灭,大家一般会把此原因归罪到宋江身上,却忽略了他们本身性格中的一些“硬伤”。其实,作者在创作《水浒传》时,已经在字里行间写出了梁山终究不可成事的缘由,归结起来无非以下三个特点,且听我一一道来。招这个“招”,可不是武侠小说里大侠们闯荡江湖赖以扬名立万的武功招式,而是被封建朝廷俘获之后的招供。我们读水浒时发现,梁山好汉们在一起打家劫舍时个个豪气冲天,一旦失手被擒获,基本上过不了多久就会供出同伙,就算硬气一些的也是吃打不过,最后以出卖朋友求得须臾的安全。此类人物中,白日鼠白胜便是典型的案例。晁盖等七人预谋截取生辰纲,白胜作为外援加入。一番设计之后众人得手,以为事情做得机密,各自散去好活。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恰好有人识得晁盖和白胜,时隔不久便寻得白胜,将其抓捕,人赃俱获。如果真是按照好汉的套路,白胜应该是铁骨铮铮,为了义气抵死不招,谁知作者笔锋一转,说那白胜打熬不过,不过几日就招出了晁盖。官府抓捕晁盖不得,再次提审白胜,其余众人皆被招出。我们不议晁盖等人因此上梁山而牵引出的故事,单说白胜招供之事,作者仅用寥寥数笔,便把梁山好汉“义气”的本质描绘出来。白胜在被铺后略作抵抗,不是因为义气深重,只是心存侥幸,要是晁盖等人和他同时入狱,恐怕他早就迫不及待地做了那污点证人,以求罪过小些。白胜难道不知道截取生辰纲是必死之罪吗?他知道。既然横竖都是死,为啥他还要招出别人呢?自然是自己的命比兄弟的命值钱些。万一能够得条生路,出卖朋友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退一万步讲,就算大家都被抓获,一起赶赴黄泉也可以心理平衡一点。最神奇的是,由于白胜招供,晁盖等人遭逢大难,上山落草,可他们依然惦念在牢狱中的兄弟,帮他越狱上了梁山。初读此处,大家一定会感慨晁盖等人义气为先,胸怀大度,可转念一想,他们难道真的不恨白胜的出卖吗?他们恨,但是一定要表现出不恨。否则,怎么来彰显自己的大度,怎么去壮大梁山呢?还有一点,恐怕在晁盖等人心里,对白胜的出卖并不以为意,因为,如若是他们被捕,也会如此这般。放弃了白胜,其实就是放弃了最真实的自己,我们以恶趣味来揣测人心,这也算是心有戚戚的心意相通吧。更主要的是,梁山上有如此遭遇的人岂止白胜一人,真的细究起来,梁山顷刻间便烟消云散。降降,自然是投降了。我们不说如白胜般招供投降的人物,着重讲讲那些原本是朝廷讨伐大军中投降梁山的好汉们。论及此,就需要选出一个代表来,我选取将门之后的呼延灼来举例说明。呼延灼是呼家将的后人,其先祖靠山王呼延赞何等豪杰,子孙后代也是世为将门,端的是忠肝义胆。当梁山众人攻陷高唐州后,震惊了朝廷,高俅推荐呼延灼为征寇将军,领兵出征。呼延灼一表人才,扛着双鞭,骑着宋徽宗钦赐的踏雪乌骓宝马,意气风发的出发了。呼延灼本以为此次出征是重振先祖雄风,扬名天下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谁料到一败再败,败的他祖宗都想出来给他两鞭子。要说呼延灼战力不弱,否则也不会位列梁山第八把交椅。可这个倒霉蛋每次都是刚有希望,便旋即破灭,终于呼延灼毫无意外地被梁山俘虏。呼延灼被俘虏之后,挺有骨气,宋江苦苦相劝之后,纳身便败,一句句哥哥喊的是肝肠寸断,听者流泪,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呼延灼面对世人,丝毫没有苟且偷生的羞耻,羞耻什么?哥哥说了,将来梁山还是要归顺朝廷的,我们现在是对抗朝中奸邪小人,为了老百姓替天行道,哎呀,我一个将门之后,这么忍辱负重的替天下苍生考虑,真是比我祖爷爷的爷爷还要英雄。呼延灼自己说服了自己,也欺骗了读者。那些义正词严的理由,不过是活命的同时还要个脸皮。要说宋江真是人才,每逢这类人物,便会给足你面子,帮你整好一套说辞,真是比心理医生还要厉害。事实上,以呼延灼为代表的一众原朝廷人士,在梁山后期是作为主力战将存在的。有了这些人,梁山还有可能不被招安吗?投降这种事,做多了也就习惯了。反正朝廷和梁山都是一副德行,只要降了,就会勇敢地收留你,它们要的不是胜败,是个大义的名声。此样梁山,焉能不败?此样宋朝,焉能不亡?逃梁山好汉众人,最擅长的就是逃避了。大名鼎鼎如林冲、鲁智深,也是遇事便逃,比起神行太保戴宗也不逞多让。由于逃避、逃走是梁山好汉的家常便饭,这里就不举个别例子了。其实,说起逃跑有时也是必要之举,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识时务者为俊杰是至理名言,在势力弱小时回避,也未尝不是韬光养晦之举。可梁山好汉们的逃,在许多时候,并非事无可为的险要关头。林冲犯事之后没有逃走,而是接受惩罚,刺配沧州。腿没跑,心先怯。林冲的逃,是对恶势力的逃避,虽然符合世情,但是不符合英雄好汉所为。真好汉的逃,是暂时的躲避,而林冲的逃,是真心的服软,要不是高衙内咄咄逼人,恐怕林教头会安安稳稳的待到服刑完毕,时不时的小酒小肉快活的宛若死狗一般。林冲的事迹并非个例,仔细想来武松、鲁智深等人也是这般。只不过,武松的心狠了些,鲁智深的反抗意识强了些。可他们在被梁山并购之后,面对宋江招安之时,虽然心有不甘,但最终也是随波逐流,闭住了嘴,管住了心,逃无可逃,跟着宋江招安也就理所当然了。如此说来,梁山好汉看似活泼异常,能征善战,其实是一群内心无处安放的心死之人。他们的一切表象,都是为了掩饰内心对未来的恐惧和不安,他们的东征西讨替天行道,也不过是为自己找一个活着的理由。水泊梁山,是一处大的牢笼,锁住的不是人,不是命运,而是逃出生天的心。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诸如梁山这样的边缘人物,唯有以命相拼,才能找到心安之处的存在感。说他们胸无大志一点也不为过,这样的乌合之众,最后的灭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作品均为原创。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