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河北综合广播」《水浒传》无论是作为古典文学的一个研究文本,还是作为大众早已耳熟能详的文学经典,都衍生了系统而丰富的专业文学研究,同时也积累了广泛而深厚的民间基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式“IP”。那么关于《水浒传》,我们到底还有多少可言说之处呢?冀图悦读本期《冀图悦读》,石家庄市文联宣传创作部主任,石家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王文静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由文学批评家王力平创作、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例话》。王力平的《水浒例话》以其短小精悍的文章体量,风趣劲道的文学语言,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也暗合了时代的阅读习惯。有意思的是,这本书的写作实际上从作者大学期间开始,中途又因为工作等各种原因搁笔,直至退休后最终完稿。这就不得不让人称奇:长达几十年的写作时间创作的文学评论文章,不仅思想深度和结构文风浑然一体,完全没有不同阶段创作作品的不协调;反而还与当下的阅读模式不谋而合,成为读屏时代能够让人“一看到底”的文学评论图书。在《水浒例话》中,经典有着两层含义,一个是关于水浒传的文学史地位,另一个就是“例话”这种文学评论的方式。正如它的字面意思所言,这种“附有实例的评论”也是中国文学独有的、传统的、经典的文学评论方式。《水浒例话》这本书10余万字,看上去并不厚,但包含了65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是从《水浒传》中找到的一个焦点,一事一评、一例一话,干脆利落、直抵人心。这不仅是作者开门见山、让读者“一口咬到馅儿”的诚意,更体现了王力平作为一位资深的文学批评家和研究者,理解经典并向时代“翻译”经典的学术能力。书中每篇文章的题目或出自小说原文,或引自人物对话,亲切熟悉之感扑面而来。比如其中有一篇文章《二三十个泼皮》,这个题目选自《水浒传》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讲的就是鲁智深到东京大相国寺被派去看管菜园子时,遇到菜园附近“二三十个赌博不成才的破落户泼皮”,而后与他们一较高下的故事。还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你敢剁铜钱么》,选自我们都很熟悉的杨志卖刀的段落,这句话就是牛二与杨志无理纠缠时的挑衅叫嚣。那么,这些题目的精妙设置,不仅是文章的“题眼”,同时也能让读者一下子穿越到当时我们读到这个段落,或者看到这个情节的瞬间,阅读的亲近感和趣味性油然而生。《水浒例话》的奇妙之处在于,一方面它作为一本文学评论的专业书籍,对普通读者也非常友好,完全可以让我们拥有流畅、愉悦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它又特别像一个动态立体画,当我们换一方向去看时,它可以呈现出新的景观。比如作为一个文学评论的写作者,我在《水浒例话》的字里行间看到的,就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审美和逻辑规范。作者的语言平实自然,又充满了一语道破的智慧机锋;幽默风趣的文字背后彰显的是他深厚的文化修养。他秉持的是文学评论的专业视角,呈现的却是谈笑风生、举重若轻的家常语气,而这些思想的闪光之处就是这样进入到我们的心灵中。作者
《冀图阅读栏目组》编辑
倩倩河北新闻广播等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