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写水战独具特色,是名符其实的农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www.yunweituan.com/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水浒传》中的水战战争,要利用地形地物等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特别是内线作战的自卫战争,地理条件是一个重要的战争条件。梁山英雄就充分地利用了八百里水泊这个地理条件,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史剧。在我国的军事著作中,由于水战不多,因此关于水战战术方面的论述是极少的。从中国的军事史看,大规模的正规战争,很少利用芦荡港汉进行作战。利用芦荡港沒作战多是所谓“水贼”“海寇”。所谓“水贼”“海寇”,往往是农民起义反抗官军的一种人民战争形式。梁山泊“农夫身上添心号,渔夫舟中插认旗”,可以说是我国农民革命早期的人民战争。所以《水浒传》是名符其实的农民革命的战略战术教科书,尤其是人民战争的军事艺术教科书。梁山义军占据“山排巨浪,水接遥天”的“八百里梁山泊“,不论是攻是守,往往离不开水面上的搏斗,所以水战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水浒传》写水战可谓独具特色,曲尽其妙。许多战役在相似的表面现象中,显示出诸般异趣,并能突现战争中各色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风貌。请看各呈特色的各次水战。战何涛:晁盖、三阮等英雄充分利用熟悉的芦荡港汊,谙于水性的优势,避开人少力单的劣势,采取虚张声势,时隐时显,忽东忽西,击头袭尾的特殊策略,使官兵在迷离的港汉里,晕头转向,只有挨揍的份儿而无还手之机。如:忽而阮小五在芦苇中嘲歌,待官兵追来时,则“翻筋斗钻下水里去”,使之扑个空;忽而阮小七,在另一处嘲歌声起,等官兵发喊赶将去,他飞船串着小港沒中只顾走;忽而有阮小二在岸上寻机给公人一蹶;忽而又有阮小七从水底下钻了出来,硬是把何观察从船上扯到水里。如此闪烁变幻、打头装尾的“游击”战术,不仅“写得便如怒龙行雨,其鳞爪有东现西没之势”,而且使这场水战带有“游戏之笔”的逸趣和挑逗戏弄的浓重意味。那阮氏兄弟的机敏灵活和对官兵的刻骨仇恨也在战斗中得到了生动刻画。战卢俊义:梁山义军先在陆地上围追拦截,使卢俊义精疲力尽,落荒逃至茫茫烟水堵住去路的鸭嘴滩头。而后预先派人在水泊里划船“恭候”,诱使“凭勇使气”的卢俊义上了船,接着又有几员头领掀翻船只,使之落入水中,生擒活捉一战高太尉:义军针对官船大,不宜在浅水划行的特点,先用四面埋伏的堵截战术,冲断官兵船队,并把它们诱引到事先用柴草木植填塞住的浅港里,使官船无法划行,被迫弃船狼狈而逃。三战高太尉:梁山首领避开高俅海鳅船安上水车,其船如飞的长处,击其不敢在暮冬天气下水的弱点,采用突然袭击战术,瞬间“钻出千百只小船来,水面如飞蝗一般”,小船迅猛接近官船,义军战士勇猛砍倒踏水车的官兵,使海鳅船失去动力;同时,批水军高手钻入水里,破坏海鳅船的水车,凿透船底,使海鳅船四下里滚入水来,“看看沉下去”。终使官兵不战自乱,乱而自败,高俅也沦为梁山义军的阶下囚。在这纷纷扰扰的水面搏斗中,相当突出地渲染了梁山水军的勇猛机智和高太尉“草包统帅”的面目。战太原:第一百回写宋江军马久攻不下田虎固守的太原城,那混汇龙李俊乘大雨后水势暴涨,同众水军头领率领水军,约定时刻,分头决引智伯渠及晋水,灌浸太原城池,于是乎“霎时间,洪波怒涛飞至,却如秋中八月潮汹涌,天上黄河水泻倾”。此种所谓战术,虽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是却残杀了无辜群众,使千万人遭到灭顶之灾。因而这是一种极残忍的战术。按作品说法,“李俊这条计策,也忒惨毒了。”采取如此毒计,亦足见义军将领受招安后思想的蜕变和堕落。清风山大战中的水战,则是通过对溪水的堵与疏,来达到淹死官兵的目的。总之,在《水浒传》诸绝中,作品中的水战描写,可称为绝中之绝,特色独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