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那些事儿之04读智真长老对鲁智深的鉴

北京中科忽悠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5.html

鲁智深醉酒后,推倒了金刚,打摊了亭子,搅得众僧卷堂而走,还打伤众禅客,使一向包庇他的智真长老也没有辙了。第二天,长老召开常委会会议,与首座等商议,把鲁智深交流到大相国寺任职。

大相国寺智清禅师,拆开师兄的介绍信。信中详细叙述了鲁智深出家的缘由以及在五台山的不良表现。为了使师弟不加以拒绝,智真长老写了几句谦虚的话:“万望慈悲收录,做个职事人员,切不可推故。此僧久后必当证果。”清长老读罢来书,便道:“远来僧人且去僧堂中暂歇,吃些斋饭。”

智清禅师召集来各部门领导,就鲁智深工作安排工作征询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首先他介绍了鲁智深的不良过去:原是经略府军官,打死后不得已落发为僧,两次大闹五台山。师兄那里安他不得,却把球踢给了我。考虑到单位的全面建设情况,我本来待要不收留他,可是师兄如此千万嘱付,不可推故;待要着他在这里,倘或乱了清规,如何使得?

智真长老给鲁智深这个组织鉴定写的很真实,既没有掩盖,也没有粉饰的迹象。正是因为鉴定的绝对真实性,使智清禅师很为难。收留鲁智深吧,他身上污点很多,把他放到重要岗位上,有可能影响相国寺的建设与发展。拒绝吧,也不合适,师兄虽然这几年没有联系,但他是一个单位的一把手,说不定将来还有事求他。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于是他把皮球踢给了大家:你们商量一下,这件事怎么办?

智清禅师果然没有白白召开这场会,鉴于智真长老真实的鉴定,大家集思广益:根据该同志过去的不良表现,鲁智深是不能留在机关工作,否则容易乱了清规。安排他到酸枣门外退居廨宇后菜园当住持,这样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鲁智深很较真也很顽皮,他就询问干部部门的负责人:“本师真长老着酒家投大刹讨个职事僧做,却不教僧做个都寺监寺,如何教酒家去管菜园?”负责解释工作的首座便道:“师兄,你不省得。你新来挂搭,又不曾有功劳,如何便做得都寺?这管菜园也是个大职事人员。”

鲁智深见自己没有留在机关部门,就像撂挑子:俺不想去管菜园;只想当个都寺或监寺。见鲁智深闹着要职务和待遇,知客就解释说,老兄你不懂咱相国寺的规矩,天子脚下的大刹,不能与你们偏远的五台山相比。领导都是锅边的小米——慢慢熬出来的。就像仕途之路一样,你必须慢慢熬,你管了一年菜园好,便升你做个塔头,又管了一年好,升你做个浴主;又一年好,才做监寺。本来对当官兴趣不大研究不够的鲁智深一听,豁然开朗:既然如此,也有出身时,酒家明日便去。

至此,鲁智深的工作调动和安排问题,终于尘埃落定。

其中,一向偏袒鲁智深的智真长老的真实可信的组织鉴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组织鉴定是以组织的名义对被鉴定对象表现作出书面评价,是对一个人工作的真实反映和评价。鉴定体现客观、全面、公正,对成绩和优点要充分肯定,对其问题和缺点要毫不掩盖。

与智真长老的组织鉴定相比,当今我们有些鉴定就显得滑稽可笑了。明明有的人思想偏激、牢骚满腹,但是组织鉴定上还是如此:理想信念坚定,具有极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领导能力,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始终保持高度一致。明明个别同志工作一般、群众基础差,鉴定中仍如此写:坚持原则,务实创新,廉洁勤政,严以律己,明白做事,清白做人,密切联系群众,自觉接受督,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绩促人,以身带人,多次出色圆满完成了组织上赋赋予任务等等。明明此人不安心基层,鉴定中还是大写特写该同志各方面条件成熟,符合提拔要求等等。对于缺点,没有像智真长老那样,真实记录鲁智深下的问题和短板,而是以“美丽的缺点”代替真实情况。或轻描淡写或以“希望”代替,甚至把那些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语句作为缺点:比如“学习抓得不够紧”“工作有时有急躁情绪”等等。根本分不出彼此,看不出优劣,给人的印象是:粗看谁都像,细想不知谁。之所以鉴定材料多用歌功颂德、吹嘘虚假的语言,究其原因有鉴定者懒政的,也有老好人思想在作怪的。

总而言之,多数人的组织鉴定,内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过于原则、缺乏个性、内容雷同。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学学智真长老的较真劲儿,学习他平时多提醒关心成长进步的宽广胸怀,学习他关键时候敢于认真的工作态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