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川绰号,又叫外号。提起绰号,大家可能就会想起《水浒传》。梁山位好汉就有个绰号。这些绰号或彰显英雄个性,或勾勒好汉体貌,或炫技特长手段,或婉表性格特点,打破了姓名的单调和旁注的冗长,虽只短短二三四字,极其传神,清晰地勾勒出了每一个好汉与众不同的个性和迥然相异的风采。比如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等等。然而,《水浒传》里还有一部分带有贬损甚至侮辱性意味的绰号,比如矮脚虎王英,赤发鬼刘唐、短命二郎阮小五,母夜叉孙二娘等等。在古代,因为是是封建集权制,注重等级观念,普通民众称为“小民”或“草民”,命如草芥,命途相似,通过这种绰号来表示相同中的不同。而这些绰号往往是根据缺点或缺陷来取的。相信大家都记得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有一段描写同学读书的情形,学生大声朗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你看,对这样的侮辱性桥段,同学们还津津乐道。我认为这是传统文化中的“贬损性文化”,应该摈弃。现在文明社会,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尊重”二字,需要有博爱精神,要互相尊重,尊重别人与己不同的种种特征和行为。拿别人的缺陷开涮,就是对人格的侮辱,对生命的轻慢,这是一种野蛮。最近,广东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校园欺凌的分类、预防、治理等问题作出规定。明确将乱起绰号纳入校园欺凌范畴。并称,学校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进行批评的同时给予惩戒,严重者可以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处分。广东出台校园欺凌种类消息一出,网友们热闹起来,大家纷纷吐槽,诉说小时候被绰号伤害之苦,诉说绰号对心灵伤害。他们说,“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绰号会给别人有多大的伤害”。有的说,那种绰号真的很难受,群起而笑之,什么是与人为善什么是善良,希望分辨清楚,让学校里风气保持健康的。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的快乐都不是快乐,所有戳到人痛处的玩笑都不是玩笑。有人说:“从小皮肤黑被人取名非洲鸭这个称号我一直都很不喜欢,并且直到现在我都很自卑!”“高中时期,痘痘很多,几个男同学起哄叫我班花”每次走进班级前,就大喊“班花来了”。有位网友说:“初中三年一直就是我的恶梦,每天以泪洗面,又不好意思说出口,长期的侮辱,各种为难,现在想想当初为什么不手撕了他们。我恨,恨自己的懦弱。更恨那些伤害过我的人,但更恨的是学校的无作为。因为没有人会去多管闲事。”网友总结,被乱起绰号的往往是:“戴眼镜的,长的胖的,皮肤黑的,家里条件不好的,父母工作不体面的,都是重点欺凌对象。”可见,弱者就是校园绰号的主要受害者。更过分的是,老师也给学生起绰号。这更是违背师德。有一位网友说:“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同学智力上有点问题,当时那个班主任带头,说给她起了个日本名字,叫‘大傻瓜子’,同学们哄堂大笑,全部那样叫她,当时觉得挺好玩儿的,现在再想想,那个班主任真缺德,不配当老师。”又有一位网友说:“我四年级的时候因为数学老师带头起外号,数学就更不想上了,以至于从四年级起数学成绩就没好过。”有的网友说,那些校园霸凌者不知道毁了多少人的人生,却从来不用遭受惩戒。尽管起绰号这样的事情在学校里再平常不过,但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素质,侮辱性的绰号必然会伤及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弱者的自尊心,留下的阴影可能伴随一辈子。杜绝这些现象的发生,并对此加以惩治,既是保护弱者,也是对于爱给别人起绰号的学生的一种正确引导。校园行为无小事,从小事着手有助于打压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对于广东出台的规定,大家一致叫好,这对于教育方面的法规,很少有这种一致性的拥护情况。有一位网友说“强烈支持!!!广东省第一次骄傲得让我想哭,开始吧,我相信会好的,一定会好的,只要开始治,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隔屏我都能看到他热泪盈眶的样子。但是,有的网友也说了,这个规定好是好,而实施的难度很大。义务教育期间开除学籍,勒令退学与《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冲突。毕竟这只是地区行政法规,还是试行,“村规民约”不能违背国家大法。道路虽已指明,但路途还长。比如适时修改《未成年保护法》,让那些校园恶霸、少年恶霸无论是在舆论上还是法律上都不能得到撑腰。(杨川完稿于年11月13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