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推进的有效措施

名著阅读是部编本教材中落实“三位一体”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年秋学期全国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以来,全国各地越来越重视名著阅读推进工作,江西省中考也将名著阅读纳入考查范围,逐渐体现其重要性。

真正要落实名著阅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一是通过课型来突出文本特质,二是抓实过程来促进深层阅读,三是通过科学评价来反馈阅读成效。

01

—多样课型推进阅读—

名著阅读的推进要借助不同课型来实现。一般来说,名著阅读至少要通过导读课、跟进课、分享课三种课型来落实。

一是导读课,要根据名著阅读的特质和阅读要求来设计,目的在于突出该名著本身的文本特点,明确阅读方法和要求,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读课重在“导”,教师要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语言、最简的方式,烘托阅读气氛、激发阅读兴趣,努力把学生带入书本中,让学生对书本有浓厚兴趣,恨不得马上拿起书、兴致勃勃翻开,静静地享受阅读,“浸渍”其中。同时,教师还应认真研读教材或名著,根据不同名著的特质,突出教材要求,如七年级的《朝花夕拾》一书,可以在学生学习完《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一文之后,顺势上好导读课,让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文体特点和作品价值,从散文集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其“回忆的记事”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十篇文章的内容进行归类整理,对比分析,体会其反映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流露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真实可贵。同时,结合单元中所学的阅读基本方法,重点把握写人记事的方法,布置学生制定好个人阅读计划,有效规划阅读进程,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明确三个专题所指具体要求,在阅读中落实三个专题探究任务。

二是跟进课。教师可以根据小说的阅读进度,灵活安排,根据不同文本进行有侧重的阅读策略指导,以促进学生深入阅读。如八年级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阅读,学生普遍反映书籍可读性不强,很难一口气读下去,教师就该适时上好跟进课,让学生明白“纪实类作品”的特点,允许学生先跳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先获得总体印象,教师再选取一些章节或篇章,进行细致的阅读方法指导,如教材中专题一“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细分的六个小专题入手,梳理出各类人物的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出身与家庭、童年的经历、受教育情况、参加革命的起因、参加革命后的经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异同,形成自己的认识和判断。选取书中较有趣的篇章进行重点阅读,如第二篇中“贺龙二三事”,引导学生从写人角度去把握文章的特点,领略领袖风采。跟进课形式可灵活多样,时间也可随意,教师可根据学生阅读情况及时安排,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加明晰阅读任务,以期推进阅读,提高阅读实效。

三是分享课。有效的阅读,读者是“用大脑阅读,不是用眼睛”,是要不断连接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每一个读者都如此不同,建构的意义自然不同,这就是“分享”的必要性。作为学生阅读成果分享,教师掌握学生阅读成效的有效手段,分享课的着眼点可以多样,可以是学生交流分享读书心得,也可以是学生专题探究成果展示,还可以是读书报告会,旨在搭建学生交流展示的平台。

分享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变,可以口头形式呈现,如推荐一本好书、讲一个书里的故事(或我与书里的故事)、就书中的观点即兴发言或展开辩论、讲读书中的故事等;也可以书面形式呈现,如专项展览(如批注、读后感、缩写/梗概、简单的研究报告等)、综合展览(如手抄报、海报等),还可以综合活动的形式呈现,如,校园/班级阅读节(或读书节)、课本剧表演等。当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自己的阅读成果,我们可以在每一次展览结束,将学生作品收集起来,并指导学生撰写“序言”(一次新的写作练习),装订成册,陈列在学校图书馆,成为优质“图书”资源。这些“图书”,既可供学弟学妹阅读,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更为重要的是,久而久之将沉淀为学校文化。

02

—过程跟进抓实阅读—

要想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教师还得跟进整个阅读过程,导读课之后,布置学生拟定阅读计划,确定阅读整本书的时限,根据书籍的文字量安排每天阅读的章节或内容,制定详细的安排表,如哪个时间段读完第一遍,哪个时间段做批注、做读书笔记,那个时间段完成专题探究任务,哪个时间段撰写读书心得或读书报告,计划越具体越好,鼓励学生每天打卡激励自己,教师也要随时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督促或提醒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计划。也可以根据书本内容和学生阅读进度,设计一些测评题目,以了解学生阅读成效。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在学生完成第一篇整体阅读之后,可以布置学生制作一份书中人物关系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各类人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结合书中有关保尔的篇章和内容,梳理保尔的成长经历,为写人物小传做好铺垫。通过综合性任务的推进,引导学生深入回到书中细致阅读,获得更深刻体验。阅读《水浒传》一书,可以布置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几个人物,要求他们细读书中相关回目,通过具体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并勾连几个故事,概述人物性格发展过程。在这样的阅读任务完成过程中,既有细节关照,又有宏观把握,不致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读整本书的感受才是整体而全面的,而不是支离破碎。

03

—科学评价有效反馈—

名著阅读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才能获得有效反馈。全国各地考查名著阅读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比较机械简单,有的比较灵活综合。我们江西省中考试卷自年来创新考查方式,把综合性学习和名著阅读有机融合,考查方式既有灵活性又有综合性,基于教材要求却又脱胎于教材,却要求学生真正把书读进去才能拿满分。近两年题型不变,都是以专题探究的形式出现,每年考查三本名著,每个年级的阅读书目均有兼顾,充分考虑书籍的不同特质和作者国籍、年代等因素,不偏好不忽略哪本书哪位作者,都从教材要求出发,努力落实阅读任务,帮助学生获得有益体验,汲取有益养分,丰盈内心世界,夯实精神大厦底座。因此,我们在考试评价过程中,一定要坚守底线,不动摇基本原则,坚持不懈地做好科学评价,不以机械识记的方式考查名著阅读成效,多以综合方式进行考查,整合名著内容、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方面内容,巧妙设计,完美融合,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深入读书精细读书,读出独特感悟个性理解。评价体系是指挥棒,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向,反过来,教师也应根据评价方式的改变调整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成效去调整教学策略,多想办法带动学生真阅读,真思考,从而获得真体验。

名著阅读是个系统工作,也是慢工出细活的事情,只有沉下心来,抓实阅读过程,重视成果分享,科学评价有效反馈,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END

撰稿|李淑琴

主编|刘真

审核|封义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190.html